『推荐理由』患者入院检查血小板下降明显,考虑可能是肝素引起,不能排除外院使用GPI的因素,且患者存在CKD,故停用低分子肝素,暂不提前植入IABP,拟入院后一个星期植入IABP,行PCI时使用比伐芦定。比伐芦定20个氨基酸的肽类药物,是凝血酶的直接抑制剂,能与游离或血栓中的凝血酶催化位点、外围位点特异性结合;且比伐芦定与凝血酶的结合过程可控可逆。MATRIX研究显示,与单用肝素相比,比伐芦定降低全因死亡和心原性死亡同时降低出血风险。纳入22项研究、共22,例患者的最新荟萃分析表明,比伐芦定与肝素或LMWH联合GPI相比,出血风险最低。因此术者针对本病例选择比伐芦定作为抗凝方案是合理的。病史资料(女,71岁,65Kg)

就诊时间:年3月。

患者主诉:因“胸痛3年,加重8天”入院。

现病史:胸痛3年,加重8天。1个半月前外院因“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中发生“急性心衰”而中止手术,入院前一天再次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下壁)医院行急诊PCI又因再次“急性心衰”发作而中止手术。第二天转到我院。

实验室检查:0.01ng/ml;CK-MB7U/L;WBC9.12×/L,N61.2%,HGB.10g/L;Scr55μmol/L,K+4.3mmol/L;(包括eGFR)。cTnT:0.12ng/mL,eGFR:42ml/(min·1.73m2)。

心电图:Ⅲ、aVF导联Q波形成,Ⅰ、aVL、V4-V6导联ST段压低。

心脏彩超:EF0.62,LA38mm,RA36×32mm,RV13mm,LV46mm,LVPW12mm,左房内径增大,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增厚。主动脉前壁活动曲线运动速度减慢,幅度减低。二尖瓣前叶开放未见受限,关闭时瓣尖略向左房侧弯曲。左室后壁及下壁回声增强,运动减弱。

初步诊断

病症: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慢性肾脏病。

用药情况:阿司匹林mgqd;氯吡格雷75mgqd。

冠脉造影

造影时间:入院第五天。

再次向家属交待病情,拟行RCAPCI,同时预先给予药物(吗啡、速尿、硝普钠)治疗。

造影结果:

应对策略:治疗策略:PCI。PCI策略:开通血管,重建血运。抗凝策略及依据:比伐芦定(泰加宁?)(根据患者危险评估、循证证据及最新指南推荐)

第一次手术过程

手术时间:入院第五天。

术中用药:比伐芦定(泰加宁?):负荷剂量10ml,维持剂量23ml/h。

手术过程(一):送FielderXT-A导丝进入RCA远端,推送Maverick2.0×15mm快速扩张,血流较前好转。

手术过程(二):推送Firehawk2.75×33mm,定位RCA开口,释放支架。

手术过程(三):Quantum3.0×12mm支架内整形,PCI共耗时8min,造影剂共使用68ml。

病情变化:术后于病房中患者再次发生急性左心衰,立即转至CCU抢救治疗,后逐渐病情平稳,但仍有可忍受的胸痛发作。

第二次手术过程

手术时间:入院第十二天。

手术过程(一):

手术过程(二):送Runthrough、Whisper导丝进入LCX及LAD,Sprinter2.0×15mm球囊先后对LCX和LAD进行预扩张,因LCX较粗大,且发生过心肌梗死(下壁),故拟行反Culotte的LM分叉术。

手术过程(三):于LM-LAD植入Parnter3.5×18mm支架1枚。

手术过程(四):交换导丝后扩张LM-LAD支架网眼后,推送Partner3.5×21mm支架至LM-LCX,定位后释放支架。

手术过程(五):

手术过程(六):

病例总结

病例特点及应对策略:患者病情危重(AMI、反复心衰、CKD及血小板减少);病变复杂(RCA次全闭塞,LM分叉病变);CABG等待期可能猝死,故行PCI略稳妥;血小板减少应慎重选择抗凝治疗方案和IABP的使用时机;根据BRIGHT研究结果提示:比伐芦定(泰加宁?)在女性、血小板减少及肾功能不全患者中使用,可减少出血及MACE事件发生率;术前需与家属充分沟通。

选用比伐芦定理由:比伐芦定(泰加宁?)为20个氨基酸的肽类药物,是凝血酶的直接抑制剂:1.能与游离或血栓中的凝血酶催化位点、外围位点特异性结合;2.比伐芦定(泰加宁?)与凝血酶的结合过程是可控可逆的;3.抗凝效果可预测,而且耐受性极佳;4.比伐芦定(泰加宁?)血浓度与APTT、PT和ACT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77、0.73和0.8(P<0.);5.半衰期短,25min,停药后抗凝作用迅速减弱。MATRIX研究显示,与单用肝素相比,比伐芦定降低全因死亡和心原性死亡,同事降低出血风险。纳入22项研究、共22,例患者的最新荟萃分析表明,比伐芦定(泰加宁?)与肝素或LMWH联合GPI相比,出血风险最低。

证据引用:BRIGHT研究采用延时注射比伐芦定(泰加宁?)的方式[PCI术后持续静脉滴注术中剂量的比伐芦定(泰加宁?)3~4h],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期间,使用比伐芦定(泰加宁?)相比肝素或肝素联合GPI可减少总不良事件和出血风险,且不增加支架内血栓风险。基于BRIGHT研究及国外相关证据结果,《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提出了STEMI急诊PCI及NSTE-ACS术中及术后应用高剂量比伐芦定持续静滴3~4h的方案。对ACS患者PCI术中抗凝,虽然比伐芦定(泰加宁?)与肝素的应用均维持了Ⅰ类推荐,但比伐芦定的证据水平从B升高到了A。

用药体会:整体用药体会发现选择比伐芦定后,患者出血风险更低术后延迟应用3~4小时不增加支架内血栓风险。《年中国PCI指南》将比伐芦定(泰加宁?)列为PCI抗凝治疗的Ⅰ类推荐。临床上,医师可根据患者个体情况推荐应用。

比伐芦定(泰加宁?)使用说明:比伐芦定(泰加宁?)可静脉注射和滴注,疗效具有可预测性。负荷剂量:PCI术前0.75mg/kg弹丸注射;持续泵入:静脉滴注1.75mg/(kg·h)至手术完毕(不超过4小时)。肾功能损伤患者泰加宁用量调整参考:

比伐芦定(泰加宁?)配制简便:将一支泰加宁?0.25g溶入50ml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注射用氯化钠稀释液中,配成5mg/ml溶液。

医师介绍

刘海伟,博士,医院心内科工作,副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转化医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急重症分会委员,辽宁省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委员。从事心血管专业20余年,熟练掌握心血管专业临床中常见病、急重症的诊治常规。主要侧重冠心病的相关基础研究及临床诊治,临床主要从事冠心病介入诊治工作,独立完成PCI余例,熟练掌握左主干病变、CTO病变、迂曲钙化病变及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掌握钙化病变旋磨术及CTO病变逆向导丝技术的操作,长期参与危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围术期救治。先后参与国际、国家科研课题(国家自然基金,“十一五”、“十二五”课题,国内多中心研究等)7项。年以第一完成人获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1项。年以第一承担人获辽宁省自然基金1项,年获中国医师协会基金资助课题1项。参编专著7部,发表论著30余篇。









































北京哪家医院治白癜风好
白癜丸价格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khgq.com/zcmbzl/5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