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第二十七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来自山东大医院的苏国海教授以“溶栓后PCI及转运PCI目前的认识”为题做了精彩报告。
一、对STEMI患者PCI与溶栓的认识
中国STEMI患者早期再灌注治疗严重不足。发布于中国心脏大会(CHC)的中国急性心衰注册研究(CAMIRegistry)初步结果显示,仅42.6%的急性心梗患者进行了急诊PCI,有近一半的STEMI患者(47.1%)未实施再灌注治疗。中国院内PCI延迟普遍存在。但是对于STEMI患者而言,“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时间每延迟1小时,患者死亡率显著上升。
药物-介入策略的临床疗效
年我国急性STEMI指南对溶栓及溶栓后PCI的推荐如下:
1.总体考虑:溶栓治疗快速、简便,在不具备PCI医院或因各种原因使首次医疗接触(FMC)至PCI时间明显延迟时,对有适应证的STEMI患者,静脉溶栓仍是较好的选择。院前溶栓效果优于入院后溶栓。适应证:发病12h以内,预期FMC至PCI时间延迟大于min,无溶栓禁忌症(I,A)。
2.溶栓后PCI:溶栓后尽早将患者转运至有PCI医院,溶栓成功者于3~24h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血运重建治疗(IIa,B);溶栓失败者尽早实施挽救性PCI(IIa,B)。溶栓治疗后无心肌缺血症状或血流动力学稳定者不推荐紧急PCI(III,C)。
年ESC/EACT心肌血运重建指南对溶栓后及时冠脉造影和血运重建的建议是,溶栓成功后24h内行冠脉造影,以便对梗死相关动脉行血运重建。STREAM研究比较了STEMI患者溶栓-介入灌注策略和直接PCI的疗效,结果发现两组的主要疗效终点(30天死亡率、休克、充血性心衰、再次心梗)发生率无明显差异;随访1年时两组患者的存活率相似;药物-介入治疗组适当调整给药剂量后两组大出血发生率相似。该研究给我们的启示是,直接PCI是STEMI患者的首选方案,如暂无条件实施时,可选择溶栓-介入策略;在溶栓-介入策略中,需注意老年人溶栓药物、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的剂量调整;在药物-介入策略中,药物治疗阶段(溶栓)不是STEMI治疗的终点,而是过渡手段,尽可能早恢复血流、挽救心肌、并为后续选择正确策略争取到时间,溶栓与PCI并非对立,而是有效辅助。
中国PCI治疗指南推荐,STEMI患者的首选治疗是直接PCI。减少时间延误是STEMI实施再灌注治疗的关键问题,应尽早缩短FMC至PCI的医院转出时间,从而降低院内死亡风险。
STEMI患者直接PCI推荐类别等级
基于我国国情,无法及时行PCI可在30min内尽早启动溶栓。如果预计FMC至PCI时间>min,对有适应证的患者,应于30min内尽早启动溶栓治疗(I,A);对STEMI患者尽早溶栓并进行早期PCI治疗是可行的,尤其适用于无直接PCI治疗条件的患者。
新指南对溶栓后PCI的推荐
早期荟萃分析显示,STEMI患者溶栓成功后早期PCI显著降低30天再发心梗和再发缺血。中国研究显示,与延迟的直接PCI相比,STEMI患者溶栓后早期PCI能够获得更好的心肌再灌注。即便是在STEMI患者溶栓失败后,挽救性PCI能够显著改善其预后。
二、NSTE-ACS患者转运PCI
TIMACS研究显示,高危NSTE-ACS患者早期介入较延迟介入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年ESCNSTE-ACS指南认为,早期介入策略未增加任何安全风险。
中国PCI指南推荐非PCI中心根据患者危险分层及早转运,极高危患者立即转运至PCI中心行紧急PCI;高危患者发病24h内转运至PCI中心行早期PCI;中危患者转运至PCI中心,发病72h内行延迟PCI;低危患者考虑转运行PCI或药物保守治疗。
总结中国STEMI患者早期再灌注治疗严重不足,要改善这一现状需要社会各个层面的支持与配合。实施再灌注治疗以PCI为主,但普遍出现院内延迟;医院缺乏直接急诊PCI的技术团队及设备。溶栓治疗及溶栓后PCI、转运PCI对我国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温馨提示
医脉通投稿邮箱:tougao
medlive.cn请加小编北京中科医院电话治疗白癜风效果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khgq.com/zcmbzl/5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