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朋友圈被一条新闻刷屏,今天凌晨3点左右,春雨医生的创始人张锐过世。作为70后,张锐跟我是一代人,他曾经效力于京华时报,而我曾供职于新京报,作为竞争对手,我们有过一面之缘。很多年没有联系了,没想到再次听到他的消息,竟是与世长辞。
这是继前阿里dt总监欧吉良猝死,天涯社区副主编金波在下班回家途中突发疾病去世之后,互联网行业高管的又一个噩耗。
在北京新闻圈,张锐是有一号的,他曾经担任过京华时报新闻中心主任、网易副总编辑、网易新闻客户端创始人。
从他的人生轨迹来看,总体是顺应时代潮流的,或者说他是一个勇于尝试的人,一个不安分的弄潮儿。当同时代的媒体人,有的还在纸媒苟延残喘,有的还在考虑如何转型,张锐已经先很多人之前,不断拓出一条新路,直到成为一个创业者。
从高中到现在,张锐的定下的人生目标都实现了,可见他是一个多么崇尚奋斗的人。如果没有这次去世,张锐的人生何其励志,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无视自己身体的抗议,惩罚无论多晚都不算姗姗来迟。
据说张锐死于心肌梗塞,一般患有这种疾病的人,在去世之前都会先兆和身体的应激预警提示。心肌梗塞的最大诱因,包括暴饮暴食、大手术后、过度疲劳、情绪激动和大出血休克。
最符合张锐的,显然是过度疲劳。
张锐和我,都赶上过纸媒的黄金时代,那也是一个竞争极度惨烈,工作强度非常大的一个时代。做过报纸的人都知道,像都市类日报是最辛苦的,有重要新闻要抢,没有新闻挖掘新闻也要拼独家,所以很多编辑记者经常工作到凌晨时分,这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作为曾经的京华时报新闻中心主任,张锐的工作强度之大,完全可以想象,因为所有的重要新闻,都要找他来拍板和签发。十年前的纸媒之累,不亚于现在的创业公司,很多编辑因为长期上夜班,他们的休息得不到保证,能林晨2点到家睡觉,已经是阿弥陀佛了,很多人好多年都没有看到过北京早上的太阳。
这些人一般要睡到中午时分,洗漱吃饭后就要去单位开编前会,然后准备新一轮的熬夜做版。
随着纸媒的衰落,其实现在的编辑记者倒还清闲了,压力和工作强度显然小了很多。但张锐显然不是这样,他选择了最为残酷的时期进入纸媒工作,在纸媒出现衰落迹象时转战网站,在移动终端时代到来时,又彻底转型为一个创业者。
张锐从一开始,就选择了一条永不停歇的奋战之路,他没有给自己任何喘息的机会。
从年到现在,春雨医生的发展是相当不错的,成为医疗O2O的先行者。到年6月,春雨医生被曝出完成12亿融资Pre-IPO环节,年线上问诊业务实际收入1.3亿元,盈利万,计划分拆打包上市。
就在这样一个关头,张锐突然倒下了。他用生命告诉大家,这个时代的奋斗者,他要付出的成本有多大。
尽管很多年跟张锐没有联系,但他到底有多累,随便用搜索引擎搜一下就知道。张锐的一位好友在朋友圈里说,张锐生前最愁两件事情——融不到钱时怎么融钱,融到钱时怎么赚钱。
张锐的悲剧,也是属于当下中国创业者,或者说奋斗者共同的悲剧——这个折叠的世界里,创业者都是从下层向上层空间爬行的一群人,他们敢打敢拼不信邪,他们甚至不相信冥冥之中早有注定。他们没有想过的是,在一个阶层已经固化的社会中,你想异军突起,必须要付出巨大的奋斗成本。
长期睡眠不足,饮食不规律,时刻担心融资和赚钱问题,这是创业者们的共同特征,更是共同的痛点。只是有的人疾病缠身却依然奋战,有的人病入膏肓还垂死挣扎,也有像张锐这样的,最终倒在了通向胜利彼岸的路上。
我们必须要真诚地问自己一句,拼命工作到底为了什么?我们到底要什么样的生活?
我非常佩服那些创业者,那些浴血奋战的企业家,他们真的是中国商业的骄傲,但未必是中国经济的未来。张锐活得太累了,据说他因为发愁融资最近两年两鬓斑白。光今年的演讲,他就进行了60多场,真正演讲过的人都知道,这是多么耗费心神的一件事情。
如此耗费心神地活着,为了一个个商业目标而奋战,但最终能得善终者却寥寥可数。有太多人疾病缠身,有的人则身陷囹圄,没有人会告诉他们黎明有多远,他们能做的就是手擎火把摸索前行。
这是一个鼓励万众创业的时代,却没人告诉你创业的成本有多高,很多上市公司的利润还买不了一套北京的学区房。南京的一家上市公司因为业绩亏损严重,为了扭亏为盈,保住壳资源,将公司两套位于北京西城区的学区房出售,两套房子售价都超过了10万一平,公司凭借这两套房子度过难关。
对于张锐和春雨医生的团队来说,前途看起来一片光明,但也可能不过是一个海市蜃楼罢了。
张锐的悲剧,看起来偶然,事实上映射着一种必然,这是中国式奋斗者的一首挽歌。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过劳死”的人数约有60万人。而中国企业家“过劳死”的现象也越来越多。至于没死的,基本上属于“前半生用健康换金钱,后半生用金钱换健康”。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发布的《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中:一些慢性疾病在企业经营者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几种常见慢性病如高血压、高血脂、慢性胃炎等的患病比重还呈上升趋势。
调查结果显示,87.4%的企业经营者感到“压力很大”。因为压力大,企业家因心梗、脑疾猝死事件也屡屡发生,一个一个企业家离去的背后,都有“过劳死”的身影。
在我们的身体系统中,头脑演绎着强权,忽视了其他器官的感受。张锐死于心肌梗塞,这种疾病一般都有前兆和身体警告,但这一切,大概都被他的隐忍和侥幸所压制,最终等到的却是一个大爆发。
春雨医生是一款掌上问诊的移动终端APP,其创始人却因为心梗去世,这无论是对医疗行业,还是这个社会所鼓吹的万众创业,都是一个巨大的讽刺,一个响亮的耳光。
说来说去,这个社会哪有什么真正的奋斗,想从折叠世界杀出重围的屌丝也好,中产阶级也罢,最终不还是得靠房子吗?
有一家国字号媒体说,没有了奋斗,再多的房产我们也将无家可归。不知道这是谁写的,我很想问问作者,他在北京有几套房子。别给大家灌迷魂汤了,没有了房子,再多的奋斗都不过是自我感动。没有了生命,再多的房子和奋斗,最终至多是一个传说。
当然无论是奋斗,还是房子,不过都是我们通向美好生活的通行证,如今却变成了一块块墓志铭。如果我们不懂得任何事物都是为美好生活服务,而不应该让美好生活沦为俘虏,否则再多的奋斗和房子,到头来也不过是一个个花圈罢了。
去年国庆节,滴滴打车的柳青得了乳腺癌,今年国庆节,春雨医生的张锐撒手人寰。在这样一个本该举国欢庆的日子里听到这些消息,谈论疾病或者死亡,真的是一种格外的心酸。
人生有三样东西无法隐瞒——贫穷、疾病和爱。
我们不应该用自欺欺人去面对生活。
声明:所有文章都是本公号原创,如需转载引用,必须在后台申请授权。
微博号:王旭的王
g
商务合作请加
这个娴峰彛鏈濂界殑鐧界櫆椋庡尰闄?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庡寳浜摢瀹跺尰闄㈠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khgq.com/zcmbyy/2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