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心脏康复能够降低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患者死亡率和住院率,综合的心脏康复项目可以帮助患者进行全面的生活方式改善,包括规律锻炼,合理饮食,戒烟,提高药物依存性等,不论心梗类型均应进行以运动锻炼为基础的心脏康复。开始越早,时间越久的运动训练对心室重塑的改善越明显。

一、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57岁,主因“突发心前区疼痛伴胸闷1小时”入院。入院前1小时前无明显诱因睡眠中突发心前区压榨样疼痛,放射至背部,持续不缓解。就诊于我院急诊,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V1-V3导联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V1-V3q波形成(图1a),考虑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既往体健。吸烟史30年,平均10-20支/日。父亲患糖尿病。查体:血压/95mmHg,身高cm,体重91kg,BMI30.8kg/m2,神志清,双肺未及干湿罗音,心率91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

图1:急诊及出院前心电图

入院后考虑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明确,急诊完善冠脉造影检查前降支近段%闭塞,前向血流TIMI-0级;LCX中远段30%~50%弥漫性狭窄,OM1近中段30%~50%节段性狭窄,RCA中远段30%~50%弥漫性狭窄,于前降支病变处植入支架1枚。化验检查:峰值hs-TnT7.39ng/mL,峰值NT-proBNPpg/mL。血脂:总胆固醇5.85mmol/L,甘油三酯1.82mmol/L,低密度脂蛋白3.7mmol/L。糖化血红蛋白6.0%。超声心动图:左房增大,室间隔基底段增厚,左室心尖部室壁瘤形成,二尖瓣少量反流,左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射血分数减低(48%),左室舒张末内径53mm。

患者在急性心肌梗死后第2天出现呼吸困难,心率达次/分,血压/93mmHg,双肺满布湿性啰音,考虑急性左心衰发作,给予利尿、扩血管等治疗后好转。住院10天后病情逐渐稳定,可平地步行。出院前口服药物调整为:阿司匹林mgQd;氯吡格雷75mgQd,瑞舒伐他汀10mgQn,美托洛尔缓释片95mgQd,福辛普利2.5mgQd,托拉塞米10mgQd,螺内酯20mgQd。

患者在急性心肌梗死后第2天出现呼吸困难,心率达次/分,血压/93mmHg,双肺满布湿性啰音,考虑急性左心衰发作,给予利尿、扩血管等治疗后好转。住院10天后病情逐渐稳定,可平地步行。出院前口服药物调整为:阿司匹林mgQd;氯吡格雷75mgQd,瑞舒伐他汀10mgQn,美托洛尔缓释片95mgQd,福辛普利2.5mgQd,托拉塞米10mgQd,螺内酯20mgQd。

出院前心脏康复小组介入,对患者进行评估。患者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肥胖,缺乏体力活动,吸烟,高脂血症,无焦虑及抑郁状态。根据评估结果为患者制定饮食计划,总热量控制在kcal左右(-kcal),并同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宣教,调整饮食结构。反复强调吸烟的危害及戒烟的益处,鼓励患者戒烟。帮助患者理解各种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提高对药物的依存性。

在这些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患者认识到缺乏体力活动的危害,有进行运动训练的需求。随着病情逐渐稳定,出院前患者已具备一定运动能力,考虑到运动康复的获益,充分与患者沟通后,在心梗后2周时完成低水平的心肺运动试验,出现无氧阈即停止运动测试,确定无氧阈功率60W,无氧阈心率次/分,峰值摄氧量13.0ml/kg·min,峰值RER0.93。患者开始规律至心脏康复中心,在工作人员指导及监护下完成运动训练。初始有氧运动处方:功率自行车,踏车功率50W(无氧阈前1min功率),心率保持在次/份左右,RPE10-11之间,每次20min,每周3次。患者初期适应良好,第1个月每周增加运动时间5min,逐渐增加到每次40min。第2个月开始增加力量训练内容,2次/周,弹力带动作为主,每组动作重复10-15次,RPE11.为期3个月的运动康复疗程患者共来院35次,复查心肺运动试验无氧阈时功率增加至84W,无氧阈时心率仍为次/分,峰值摄氧量15.8ml/kg·min,峰值RER0.97.复查超声心动图左室大小及射血分数无变化,复查血生化总胆固醇3.76mmol/L,甘油三酯2.21mmol/L,低密度脂蛋白1.85mmol/L。

图2康复前后心肺运动试验9图对比

表1康复前后生化及超声心动、心肺运动试验指标对比

患者目前心肌梗死后2年余,无急性心血管事件及心衰入院发生,坚持健身习惯,体重降至70kg,重返工作岗位。

二、讨论

心脏康复能够降低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患者死亡率和住院率,综合的心脏康复项目可以帮助患者进行全面的生活方式改善,包括规律锻炼,合理饮食,戒烟,提高药物依存性等,不论心梗类型均应进行以运动锻炼为基础的心脏康复。开始越早,时间越久的运动训练对心室重塑的改善越明显,心梗后1周开始,持续6个月的运动锻炼对左室重构改善作用最显著;若推迟1周,需要1个月的运动训练才能达到同样获益。目前积极的再灌注治疗显著缩短住院时间,AMI后院内I期康复的已有各种标准化程序。持续时间10周,每周2次,至少完成17次的运动训练可以改善peakVO2和AT,尽管左室结构及整体纵向应变无明显变化,但左室扭转及扭转速度已经表现出显著差异。

室壁瘤形成在大面积心肌梗死常见,也更容易出现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该患者尽管发病时间短再灌注及时,但心肌在短时间内已大量坏死。指南及文献报道中均未对并发室壁瘤形成的患者做出具体推荐,但也未列为禁忌。该病例提示我们在心肌梗死后射血分数减低、室壁瘤形成的患者中,通过充分沟通,完成包括运动测试在内的全面评估,以及密切的医务监督的条件下,仍然可以安全地进行运动训练。虽然未能提升左室射血分数,但可以提高心肺耐力,显著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入院风险。

本文作者:赵兰婷

作者单位:医院

来源:医学网

1.病例分享

心脏瓣膜病置换术后心脏康复

2.病例分享

一例扩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

3.病例分享

中西医结合l期心脏康复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一例

4.病例分享

一个高龄老人心脏康复之路

欢迎投稿

心脏康复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khgq.com/zcmbjc/131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