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激活与心梗后心力衰竭的发生密切相关。目前大部分改善心梗预后的治疗方案是单药或联合用药抑制RAS的激活。但较少有研究针对RAS激活制定靶向+联合治疗策略。近日,南方医院心内科陈敏生、蔡延滨教授团队成员在生物医学1区杂志《Theranostics》(IF:8.)上发表论文,报道了一种基于RAS合成的纳米材料,具有靶向心梗区域及联合抑制RAS激活的功能,能够实现心梗的靶向治疗,改善心梗后心脏不良重构。

心梗后RAS的激活主要通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型受体(AT1R)结合,引起心脏不良重构。替米沙坦(Telmisartan)是一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AT1R阻滞剂,对AT1R有良好亲和力,除了可作为治疗药物外,更是一种潜在的靶向递质,可与心梗区域过表达的AT1R结合。血管紧张素1-7(Ang1-7)属于RAS的多肽体系,由血管紧张素Ⅱ转化而来,Ang1-7与Mas受体结合可以拮抗前者的心脏负性作用。但是Ang1-7其中一个缺点是体内不稳定,容易被生物酶降解。在此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自组装多肽技术,首先构建了一种可自组装的Ang1-7(SAA1-7),增强其体内稳定性;接着通过SAA1-7与Telmisartan共组装,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双配体纳米材料(TDCNfs)。TDCNfs具有两种抑制RAS激活的分子,可通过抑制心肌凋亡,抑制局部炎症及纤维化改善心脏不良重构;同时TDCNfs可实现靶向心梗区域的效果,通过尾静脉注射后可见显著药物信号在心梗区域滞留,进一步提高药物治疗效能。

该研究利用多肽自组装技术,基于RAS的组成及生物学效应,合成了一种双配体的纳米药物,实现了心肌梗死后靶向递送药物及联合抑制RAS激活的目的,有效地改善心脏不良重构。该治疗策略为心肌梗死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南方医院陈敏生、蔡延滨教授,南开大学杨志谋教授为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团队成员温展鹏和战捷为文章的并列第一作者。

参考文献

WenZ,ZhanJ,LiH,XuG,MaS,ZhangJ,LiZ,OuC,YangZ,CaiY,ChenM.Dual-ligandsupramolecularnanofibersinspiredbytherenin-angiotensinsystemforthetargetingandsynergistictherapyofmyocardialinfarction.Theranostics;11(8):-.

原文链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khgq.com/zcmbjc/129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