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科学家努力下,曾发生过心肌梗死的心脏,还有重新恢复的希望!这一成果已于日前在线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
这是国际首个可注射胶原支架材料结合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研究,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戴建武再生医医院王东进教授团队合作完成,自年3月起开始招募陈旧性心梗患者。
9月10日,团队在JAMA子刊JAMANetworkOpen杂志在线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报道了这一再生医学技术在心肌再生领域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心脏疾病。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心肌梗死至少万人,每年死于心肌梗死及其并发症的人数已超过多万。尽管及时药物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治疗方法可以挽救部分心梗患者生命,但是对于严重的陈旧性心肌损伤,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
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与分化潜能,以及强大的营养与分泌功能,干细胞移植是心肌再生领域研究热点。其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促进干细胞在心肌损伤部位的定植?长期以来,戴建武研究团队专注从事再生医学功能生物材料研究。他们成功研发出了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胶原支架,可用于心肌内注射,并能为细胞提供稳定胞外基质支持;注射到损伤心肌组织后,可有效限制细胞从损伤部位扩散,帮助重塑心肌再生修复微环境。该材料已完成产品标准化研究,达到了临床植入性医疗器械质量标准。
图1.可注射胶原材料。
A为材料电镜图片,B为材料与间充质干细胞混合后电镜图片,C为材料从27G针头挤出照片。
在过去十余年中,戴建医院王东进团队合作,开展临床前大动物实验,检验材料与细胞移植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该临床研究的基本入组标准为心功能小于45%的需要进行搭桥手术的陈旧性心梗患者。符合入组标准的受试者随机分为搭桥手术组、搭桥手术同时注射间充质干细胞组、以及搭桥手术同时注射间充质干细胞与胶原材料组。首例病人于年3月1日入组。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该研究共入组50例患者,完成了44例病人术后1年随访,结果表明:细胞及材料移植安全性良好,在恶性事件(死亡、肿瘤、持续性心动过速、心衰再入院、心律不齐等)发生率、生化指标、免疫指标等方面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相比于对照组,胶原材料联合干细胞移植在一年后可显著减小患者心脏梗死体积,并且病人的生活质量及心脏评级改善。对于术前心脏射血分数小于40%的患者效果尤为明显:在搭桥及干细胞和胶原材料联合注射后一年时,心脏射血分数平均提升9.35%,而对照组分别提升为6.59%(搭桥手术联合干细胞移植组)和3.62%(单独搭桥手术组)。
图2.胶原材料与间充质干细胞联合注射组病人代表性核磁牛眼图。
A图为心脏透壁指数,从蓝色到红色梗死程度逐渐增加。B图红色为超过50%梗死的组织。
作为国际上第一个可注射支架材料结合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研究,该研究首次证明了可注射材料联合干细胞用于心脏病治疗的临床安全性及可行性,并显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为后续大样本临床试验奠定了基础。这也是戴建武团队继首次成功开展卵巢早衰再生修复、子宫内膜再生修复、脊髓损伤再生修复等一系列再生医学原创成果之后,探索心肌再生取得的又一个重要原创成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khgq.com/zcmbjc/12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