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振华(医院)王晓田(医院)

年10月20日,李振华医医院植入临时起搏器保护下由远距离转运一老年男性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医院,并成功进行急诊PCI,标志着以我院为中心,以心血管病医师为主体的急性心肌梗死“一站式”救治模式的运行开始。

年,冠心病介入网上直报急性心肌梗死例,其中直接介入30.4%,占全部急性心肌梗死不足5%。GRACE研究显示,溶栓仅占10%。从所有统计数字来看中国目前救治现状:救治延迟、诊断延迟、治疗欠规范、临床预后差、医疗纠纷多。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争分夺秒,但是目前我国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却极不乐观,年中国卫生部任命霍勇教授挂帅进行规范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项目。正如胡大一教授所说:“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失败应该视为一个过程和系统的失败,解决方法不是另一个新溶栓药物或医疗器械,而是比现在更为有效的策略和组织方法”。

我市地处农村,农村患者较多,多首选就诊于医院,为提高我市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水平和推动医疗行为规范化,我们本着公益、预防、规范、创新四面旗帜,于年5月22医院李振华主任倡导成立“相约健康东营行”暨《黄河口心血管病论坛》成立,以宣讲为媒介,以协作为纽带,以服务为目标,以技术为保障;其宗旨:承担社会责任,重视预防,促进全民健康水平的提高---积极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和构筑慢病预防网络,充分利用资源推进双向转诊实施---积极构筑东营地区急性心肌梗死的绿色通道。

为建立以我院为中心的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保健诊断治疗网络,走进基层医疗单位每年50多次宣讲,并定期邀请东营市医学会领导及指挥中心领导主持,召开高端培训会议,提升社区医师对疾病的识别能力。对社区医师长期不间断提供资源和培训,特别是对“胸痛”患者的鉴别,推进指南落实,将指南扎根本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将指南本土化。普及宣传心血管病、急性胸痛知识,加强院前急诊急救队伍建设,创建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急诊介入全过程绿色通道,建立覆盖农村及社区的急诊救治网络,完善院前急救与院内的无缝隙对接,严格急性胸痛诊治流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的卓有成效的公众科普教育与健康教育活动,促进全民健康水平的提高;积极参与医改,改善就医模式,采用不同层次的培训计划,通过培训班、学术会、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积极建立双向转诊的慢病防治网络.对急救中心、医院、社区卫生所医生进行心电图培训,将指南落实到基层。介绍双向转诊模式、并与其建立良好关系和联系。年黄河口心血管病论坛于成为山东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并于同年进行了“战胜猝死”系列活动,举办了急性心肌梗死一体化救治研讨会暨心脏除颤、起搏培训,在医院进行了专题巡讲,构建了无缝隙“一站式”救治网络,形成了心脏介入医生贯穿于院前和院内急救系统,由传统的“急救中心—急诊室—CCU—导管室—CCU”入院流程转变为“+介入医生或介入医生+—导管室—CCU”的绿色流程。医院及油田医院协作,形成“院外一体化、院前急救一体化、院内一体化”三位一体的“一站式”急诊救治网络系统。

“一站式“救治的良好运行,逐步形成对接转运与直接转运,医院支持配医院、医院、社区及卫生院形成区域性急救网络。早期启动导管室,绕行急诊,缩短STEMI再灌注时间。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如果完全按照常规诊断程序,患者先到急诊科,急诊科护士分诊,首诊医师负责转交心内科医生,然后与患者家属沟通,呼叫二线医生及介入医生,介入医生确定手术再启动导管室,需要第三批人员到达,这样耗时太多。使再灌注时间明显延迟。医院能够行急诊PCI的医院基本集中在东营市区,而介入组成员基本实行听班制度,医院有一定距离,如果急症手术不提前启动导管室势必造成时间的延迟。转运组患者在转运途中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阐明行急诊PCI的必要性,如已征的家属及患者同意可签署同意书,医院值班医生组织导管室及手术介入组成员,将患者越过急诊室直接进入导管室,从而缩短了进门-专科会诊和会诊-签署同意术、签字-组织介入组人员-进入导管室的时间,进而缩短进门-球囊扩张时间。急救车上启动导管室最具优势,本研究网络直接转运PCI组患者采取院前沟通,急救车上启动导管室,绕行急诊绿色通道,直接进入导管室实施介入手术,D2B时间明显缩短。区域网络无缝隙协同救治增加患者转运安全性。安全转运同样是提高再灌注成功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故此“区域网络无缝隙协同救治”显得更为重要。加强网络救治组医生业务的水平,提高对心肌梗死早期心律失常的预测与救治水平,转运途中及时、有效的处理可以挽救生命。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最优化的再灌注策略。东营市地域辽阔,介入中心基本均在市区,对于首诊于无急诊PCI医院的STEMI患者再灌注治疗策略如何选择,仍是摆在医院面前的难题。目前的治疗方案仍限于转院PCI治疗或溶栓治疗。介入治疗对设备及技术要求高,限制其应用。溶栓治疗“快速、简便、经济、易操作”等优势。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医院溶栓治疗更应引起重视。推动“充分利用资源推进双向转诊实施--积极构筑东营地区急性心肌梗死的绿色通道”的建立与实施,4年来我们进行了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实施溶栓、转运PCI、溶栓后即可转运、溶栓后择期PCI疗效对比研究,发表了急性心肌梗死“一站式”救治、区域化救治模式论著2篇,并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尤其是形成畅通的急救转运(上转)、病情稳定及需要医院(下转)机制为目的,有效地解决经济困难患者的医疗报销问题。

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强院前急诊急救队伍建设,创建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急诊介入全过程绿色通道,建立覆盖农村及社区的急诊救治网络,完善院前急救与院内的无缝隙对接,发挥溶栓与介入相结合,优势互补,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科学合理的救治。最终形成区域化协同救治网络。

从“一站式”救治到“区域化网络协同救治”这正是极为有效的策略和组织方法。随着“区域化网络协同救治”经验的积累,我市急性心肌梗死救治走向规范化。同时提高了东营市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水平,对东营市心血管医师队伍专业水平与人文素质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扫描







































治白癜风长春哪家医院好
白癜风治疗哪家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khgq.com/zcmbzz/4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