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ACS诊疗存在明显不足,求治延迟明显,诊断延迟。治疗欠规范,高危患者没有接受介入治疗。临床预后差: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并且医疗纠纷多。其中,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症状12小时内接受初步再灌注治疗(急诊PCI或溶栓):医院36%,医院31%。北京市STEMI急诊救治现状的多中心注册研究显示,北京地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再灌注治疗比例为80.9%,其中15.4%接受了溶栓治疗,65.5%接受了急诊介入治疗。平均开始溶栓时间为83分钟,入门球囊时间为分钟。只有7%接受溶栓患者D2N时间<30分钟,只有22%的患者D2B时间<90分钟。PCI患者院内再灌注延迟时间:接受PCI治疗的患者进门-球囊扩张时间中位数为分钟。医院时间-完成心电图时间中位数为6分钟,完成心电图时间-决定PCI时间中位数为50分钟,决定PCI-球囊扩张时间中位数为66分钟。
ChinaPEACE系列研究ChinaPEACE是迄今为止我国冠心病领域最大规模的医疗结果评价研究,研究结果首次全面揭示-十年间我国STEMI院内病死率和主要并发症无显著改善,诊疗过程中的不规范环节持续、普遍存在。研究人员采取了两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以确保数据具有全国AMI患者的代表性,将全国数据分为了五层,分别为东部农村、中部农村、西部农村、东部城市和中西部城市,然后在每层中分别选取可以代表该地区时机治疗情况的数据。
通过样本量计算,每层需要随机抽取35家医院,全国共家医院,医院家,医院70家。最终有63家医院和99医院参与了研究。在10年的时间段中,研究人员共选取了3个时间点分别为年、年和年,由此分析10年数据的变化及趋势。再灌注治疗在这十年中也没有改善在,总的STEMI再灌注率不足25%;其中50%的患者因为错过最佳治疗时间窗而无法接受再灌注治疗,即使在适宜治疗人群中,也仅有一般的患者真正接受了再灌注治疗。医院急诊PCI从10.6%升至28.1%,静脉溶栓率从42%降至18%;医院静脉溶栓率40%-49%。在过去十年中,尽管政府投入和医疗证据都在不断增加,但是总体来看,治疗结果没有改善,院内死亡率基本上维持在10-11%。
中国急性心梗注册研究(CSMIRegistry)CAMI研究是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AMI注册研究,共纳入-1至-3大陆地区31个省份家医院的例AMI患者,受试者均在发病后7天内就诊。每个省都有代表性地医院、医院医院。男性占73.9%,STEMI患者占73.4%,NSTEM患者占26.6%。有42.6%STEMI患者进行了急诊PCI治疗,10.3%进行了溶栓治疗,有8.8%的NSTEMI患者接受了急诊PCI治疗。当前中国AMI患者院内死亡率仍较高达6.58%,其中四大致死原因为心脏性猝死、多器官功能衰竭、机械性并发症和肺部感染。死亡患者中,32.2%在心梗当日死亡,住院7天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77.3%。机械性并发症、入院时出现心衰、年龄大于75岁可作为AMI院内死亡的三大独立预测因子。
年中国冠心病介入数据
年,我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例数为例。年至今,PCI例数逐年增加,年较年增加13.3%。但是,整体增长率呈逐步下降趋势。STEMI患者接受直接PCI例数为36.30%,较上一年升高3%,但与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
胸痛中心概念“胸痛中心”是通过多学科合作,为胸痛患者提供快速而准确的诊断、危险评估和恰当的治疗手段,从而提高胸痛早期诊断和治疗能力,减少误诊和漏诊,避免治疗不足或过度治疗,以降低胸痛患者的死亡率,改善临床预后。快速诊断、及时治疗、降低死亡、避免浪费。
年全国各胸痛中心关键指标分析报告S2FMC时间:总共有效例数例,全国平均S2FMC时间高达.94分钟,1/2月份更为突出,3-12月有所好转,但基本都高于分钟。以分钟为阈值的话,低于分钟数据平均百分比为44.51%,全年波动不大。但从该指标上看,说明患者胸痛后及时就医的意识还远远不够,需要加强患者教育。考虑到ACS患者病种构成较为复杂,单纯以分钟为阈值,操作上困难较大。
D2B时间:从数据上看不甚理想,离最低的90分钟仍有距离,整体达标率也偏低。有效例数例,全年平均时间为94.45分钟,以小于等于90分钟为标准,STEMI患者D2B时间达标的百分比为63.75%。从数据看,指标完成度不高,但可以看出随着运作熟练度增加,D2B时间有逐渐下降趋势,达标率逐渐升高。
年ESC推荐对于12小时以内的STEMI患者或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均应再灌注治疗(Ⅰ/A);
STEMI引起心源性休克或急性左心衰发作,无论发病时间长短,均应急诊PCI治疗(Ⅰ/B);
即使发病大于12小时,疼痛消失或心电图ST段回落,如果存在持续性缺血的证据或出现恶性心律失常时仍应急诊PCI治疗(Ⅰ/C);
发病12-48小时内的患者应考虑急诊PCI再灌注治疗(Ⅱa/B);
所有溶栓患者均应在24小时内转到能行PCI中心(Ⅰ/A);
溶栓成功后24小时性冠脉造影,以便行血运重建(Ⅰ/A);
溶栓成功稳定患者的最佳造影时机为3-24小时(Ⅱa/A)。
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溶栓后PCI新策略:药物介入联合治疗:患者无条件尽快接受直接PCI,客观延误,就诊于无急诊PCI医院,且转运时间>分钟。以溶栓治疗(或合用GPI)作为始发再灌注治疗。之后尽快转运至有PCI条件的中心。ESC指南,推荐溶栓后3-24小时常规造影检查/PCI(必要时可提前)。
来源:医心网
编辑:Nana
转载请注明“医心网”
点击“阅读原文”阅读更多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专业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khgq.com/zcmbzz/2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