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时,只要中年男性有过一次超过20分钟的胸闷,就要警惕可能患了严重心绞痛或冠心病。

什么是冠心病?

冠心病就是包绕心脏肌肉本身的动脉发生病变。当这些动脉部分或全部的被脂肪沉淀(胆固醇)所阻塞,这就是冠心病冠状动脉的阻塞能够减少心肌的供血,这样就会引起心绞痛或引起心脏性猝死。

出现了怎样的胸痛可能是心梗?

判断依据1.根据疼痛部位

心绞痛最典型的症状为阵发性,也就是突然发生的胸闷、憋气、胸痛。出现在胸骨后方,可放射到心前区和左臂。心绞痛的部位有时会发生偏离,出现在上腹部或放射到颈、下颌、左肩胛部或右前胸。

有的患者会觉得是牙疼、胃疼。发作时可能感觉压榨痛或闷胀,甚至感到窒息伴有濒死的恐惧感。医院通常无法准确说出自己疼痛的部位在哪里。

判断依据2.根据发作诱因

通常心绞痛的发作有一定诱因,如过度劳累、剧烈运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饱食、受寒、吸烟等诱因。因为身体在剧烈的时候,全身需血量增加,而冠状动脉狭窄不能满足供血的需求,于是出现了相对的缺血,就可能发生心绞痛。

判断依据3.根据发作时间长短

心绞痛的发作往往是阵发性的,大多数人可能三五分钟就过去了,一次心绞痛的发作,一般不超过20分钟,由于心脏缺血所导致的疼痛或不适的感觉,超过20分钟就会发生心肌梗死。如果持续不缓解的胸痛,应警惕心肌梗死的发生。

误区1:冠心病是老年病,认为只有中老年人才需要防治该病

事实上冠心病是由吸烟、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和超重等多种危险因素促成的,由于现在多数人的生活习惯改变,三四十岁得上冠心病也变得不再稀奇,据统计,目前50岁以下的冠心病患者已经占到了1/3。因此,冠心病的预防必须从改变生活方式入手,从年轻时就开始抓起。

误区2:忽视心梗的紧急信号——胸痛

很多平时身体不错的人,对于突然出现的轻微胸痛、胸闷症状常常不在意,然而这很可能会将自己送向“鬼门关”。冠心病最常见的表现为胸痛,急性心梗病人半数以上无先兆,而以突发的胸闷胸痛为表现。突发心肌梗死的死亡率高达20,如果能及时治疗,则近期死亡率可以明显下降。在平时,只要中年男性有过一次超过20分钟的胸闷,就要警惕可能患了严重心绞痛或冠心病。“医院”,不是上医务室、小诊所,而是尽快呼叫急救系统,要去有抢救条件的二、医院。

误区3:冠心病放上支架后就万事大吉

毫无疑问,支架是冠心病病人的福音。

急性心梗病人,如及时放入支架,就可以将死亡率降低到5%―6%;

非急、重症的心绞痛患者,如放入支架也能缓解症状,并提高体力活动能力。

但放支架毕竟只能算是一种急救治疗手段,而不是“保命符”。对于已经获救的心梗病人,最重要的是二级预防——防复发。一级预防是没发病时去防病,那么二级预防就是已发病后防止“二进宫”,即防止第二次复发。持之以恒地在心血管专科医师指导下按时服用药物,坚持合理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延缓阻断甚至逆转冠心病的发展,防止心梗再发。

现在很大一部分病人在服用各种各样的“没有”副作用但作用也不确切的无效药物或无效保健品,还有很大一部分人虽然服用的药品品种对了,但剂量太小或用的时间不对;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第一次发病后经过抢救没事了,就好了伤疤忘了疼,也不去看病了,也不吃药了,这很危险;还有的嫌用药麻烦,吃吃停停,停停吃吃,不但效果不好,而且危险。

对已患冠心病作过心脏介入或搭医院或社区复查随访,有事报病情,无事报平安,获取防病的指导。

误区4:高血压、高血脂病人,只要指数降到正常值,就不用服药了

不少病人觉得,既然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当血压、血脂指数降到正常病就好了,就要停药了。

然而经过服药治疗指数达到正常值的高血压、高血脂病人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所谓降到“正常值”却并非病好了,停药必然会使血压、血脂再次升高。

高血脂、高血压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防治冠心病控制血压、血脂是前提。高血压病人大部分都需要长期或终生服药每一种药都会有一定的副作用,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出现。以前老药副作用比较大,在多年的应用中逐渐被淘汰,现在用的药物相对副作用小、疗效比较好。血脂较高的人,则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标准才是正常值。比如,对于尚无动脉粥样硬化者,其理想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应该在毫克/分升以下;但冠心病病人,要在毫克/分升以下;患有严重冠心病的人,则要降到70毫克/分升以下。要遵循强化降脂的原则,将血脂保持在正常范围。

疑似心绞痛,别给患者帮倒忙!

当患者出现心绞痛症状的时候,冠状动脉都已经堵到什么程度了?在运动中发作心绞痛,一般冠状动脉狭窄已经达到了70%以上。当运动量减小或静止不动时依旧发作的胸痛,表明冠状动脉的狭窄更加严重,估计达到了70%以上。

最危险的是糖尿病患者,因为糖尿病会引起痛觉神经迟钝,当心脏缺血的时候就可能没有胸痛这样的预警。

专家说,疑似心梗首先要立刻平躺,并请身边人迅速拨打。那么在急救车到来之前这段时间做些什么可以帮助救命?大多数人都是在“帮倒忙”。

“帮倒忙”之一.扶起来

有些心梗患者发病时会因为胸痛倒地,这时很多人会把患者扶起来,喂两口水胡撸胡撸后背。这样做很要命。专家强调,在何处发病都要立即平躺。因为心脏每分钟都在不停的做功,所以它是全身需要供血最多的地方,而平卧时身体供应给心脏的血液是最多的。冠状动脉本身就缺血,站和坐都会使心脏缺血公家严重。

专家提醒:疑似心梗发作第一时间原地平躺。

“帮倒忙”之二.给错药

在等待急救车来这段时间,很多家属都会给患者来一片硝酸甘油,吃一片胸痛不缓解,于是连着再来好几片。这时吃硝酸甘油没错,但不应过多的服用。心脏有三支冠状动脉,如果是右侧冠状动脉闭塞,可能会导致血压下降。

这是因为右侧冠状动脉在心脏中担任了往肺中输血的重要任务,当右侧冠脉发生心梗之后,会造成右侧冠脉、左侧冠脉和肺的供血全都减少,也就没那么多血往全身走了,所以血压就会低。而硝酸甘油的作用机制是扩张血管,所以这时候再吃硝酸甘油就会使血压越来越低。

专家提醒:硝酸甘油一到两片就好,不要含服过多,避免血压过低。

“帮倒忙”之三.选乘外的交通工具

有这样一个统计数字,心梗患者比脑卒中患医院2小时,这是因为脑卒中症状明显,能看到肢体不能动、口歪眼斜的症状。而心梗由于疼痛往往不剧烈,所以很多人却都是选择忍着。

而且70%的患者不是急救车送来的,在心内科门急诊也经常见到很多患者是坐公交、打车、骑车来的。曾经有过一位60岁男患者,医院,医院,人却死在了车里。危险性可想而知。

专家提醒: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乘急救车乘急救车乘急救车!

“帮倒忙”之四.跟医生讨价还价

急诊条件下尽可能听医生的,不要和医生讨价还价。该手术就要立刻手术,紧急情况只有医生才能救命,你不是大夫,讨价还价耽误的不是医生,是你家人的生命安危。时间就是心肌,医院越好。

心梗发生后6小时,是黄金抢救期。心梗后的用药是这样的:马上咬碎吞服mg阿司匹林,之后测血压,如果患者血压比平时低,就不能吃硝酸甘油,如果和平时差不多,就可以含服。

以人为本关爱生命诚信创新追求卓越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治疗白癜风秘方
昆明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khgq.com/zcmbzz/1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