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透过厚厚的窗帘,斜射到王阿姨家的客厅。她正在厨房里忙碌着,准备给刚刚起床的孙子煮一碗热气腾腾的小米粥。
突然,楼下传来急促的敲门声。王阿姨打开门,只见邻居李师傅满脸焦急地扶着他的妻子赵芳,“嫂子,快帮我看看,芳芳她喘不上气了,胸口疼得厉害!”
赵芳是个平日里身体倍儿棒的女人,才四十出头,家里开了一家花店,每天忙得不亦乐乎。今天早上,她原本打算去市场进货。
却在家门口突然感到一阵胸闷,随后是刺骨的疼痛席卷而来,手脚也开始发凉。王阿姨赶紧让李师傅把赵芳扶到沙发上坐下,但疼痛并没有减轻的迹象。
赵芳脸色煞白,额头冒着冷汗,明显比以往严重得多。“芳芳,你这该不会是心脏出问题了吧?”王阿姨试探着问道。李师傅一听,顿时慌了神:“心脏?她平时身体好好的,怎么可能……”
然而,王阿姨的猜测并非无中生有。这个寒冷的冬日,赵芳的症状,正是心梗的典型表现之一。赵芳的情况并不是个例。在医学上,心梗,也就是心肌梗死。
是一种极其危险的急性病症,尤其在冬天更容易“乘虚而入”。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的统计数据,我国每年因心梗猝死的人数高达数十万,而冬季正是高发期。
心梗的前兆往往明显却易被忽视。赵芳的胸痛、出汗、手脚冰凉等症状,就是心梗的“警报”。心梗的典型症状包括胸部中央或左侧的剧烈压迫性疼痛。
疼痛可向左肩、左臂甚至下颌和背部放射,持续时间超过10分钟,伴随恶心、呕吐、心悸、出汗等症状。而一些非典型症状如牙疼、上腹部不适、极度疲劳等。
尤其在女性和老年患者中更为常见。寒冷天气为何易诱发心梗?冬季气温降低时,人体为了维持体温,血管会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心脏的负担随之加重。
另外,低温还会增加血液黏稠度,容易形成血栓。这些变化叠加在一起,就为心梗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医院后,医生确诊她患上了急性心肌梗死。
“还好送来的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急诊科的刘医生不禁感叹。赵芳听到这个消息,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才四十出头,平时也没什么毛病,哪能想到会得心梗?”
赵芳疑惑地问医生。医生摇了摇头解释道:“你平时工作是不是特别忙,饮食也不规律?”赵芳点点头。为了经营花店,她每天早出晚归,几乎没有时间好好吃饭。
早饭常常是热水泡方便面,午饭则是随便啃几口面包,晚饭更是凑合着吃。刘医生继续说道:“心梗的发生,并不只是老年人的专利。
现在,很多中年人因为工作压力大、生活作息不规律,再加上不良的饮食习惯,导致血脂异常、肥胖、高血压等危险因素增多,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年轻化。”
赵芳这才意识到,自己的生活方式为心梗埋下了伏笔。冬季心梗高发,赵芳的经历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那么,在寒冷的季节里,哪些症状需要特别警惕呢?
一、胸痛。这是心梗最常见的症状。胸部剧烈疼痛,像有一块大石头压在胸口,疼痛可向左肩、左臂、下颌等部位放射。有些患者的疼痛会持续几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
二、大汗淋漓。心梗发作时,患者常会出大量冷汗,伴随脸色苍白、四肢冰凉。这是由于心脏供血不足引起的交感神经兴奋反应。
三、呼吸困难。心梗会导致心功能衰竭,患者可能感到喘不过气,甚至出现窒息感。
四、莫名的疲惫。一些患者在心梗发作前几天会感到极度疲惫,即使没有剧烈活动,也会觉得精力不支。这些症状看似普通,但一旦出现,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赵芳的病情稳定后,医生给他们夫妻俩上了一堂“急救课”,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医学知识:健康饮食: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和水果;少吃高脂、高盐、高糖的食物。
适量运动:坚持每周进行至少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比如快走、骑自行车等。控制体重:避免肥胖,特别是腹型肥胖。
戒烟限酒: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饮酒也应适量。冬季保暖,避免过度劳累。冬天外出时,应注意保暖,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
晨练时间不宜过早,避免剧烈运动。如果怀疑自己或他人出现心梗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在等待救援时,可让患者平躺或半坐,保持安静,避免不必要的活动。
如果身边有硝酸甘油,可遵医嘱服用,但切记不要滥用。赵芳出院后,李师傅特地在家里准备了一张“健康生活计划表”,提醒妻子按时吃饭、定时运动,不再让工作成为生活的全部。
赵芳也开始认真读一些科普文章,学习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她感慨道:“以前总以为这些病离我很远,没想到危险就在身边。”事实上,赵芳的经历也是很多人的缩影。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为了追求事业、生活的表面繁荣,却忽视了身体的警告信号。
然而,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没有了健康,一切都无从谈起。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赵芳的故事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心梗并非“悄无声息”,它的症状比你想象中更明显。我们需要学会倾听身体的声音,注意生活中的细节改变,这样才能远离心梗的威胁。
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khgq.com/zcmbzz/16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