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大河网讯(记者祝传鹏/文刘晓明王双飞/视频)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威胁着无数中老年人和青年人的生命安全。在AMI的治疗中,有部分患者经过冠脉再通治疗后出现心肌组织无复流,但中医药在此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背景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凶险、致死率高“随着现代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压力增加,目前急性心梗的发生年龄越来越早。”医院副院长王志方说,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因冠状动脉出现急性阻塞,心脏肌肉因缺乏血液供应出现坏死,使得心脏功能受损的一种可危及生命的急性病症,属于急性冠脉综合征范畴,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快、致死率高等特点,救治难度大。尤其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发病凶险,致死率高,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乃至全球老、中、青三代人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针对急性心梗介入后血运重建,虽然目前有指南推荐的治疗药物,但仍有部分患者会出现心梗再发、介入术后无复流、再灌注损伤等临床情况,导致心梗再发住院及心衰等严重并发症,影响患者远期预后,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仍缺乏特异性治疗药物来防治这些问题,临床急需新的药物或新的治疗策略改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现状。进展丨中医药治疗急性心梗的重要突破王志方介绍,中国通心络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肌保护研究是吴以岭院士团队贾振华教授牵头的国家“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在多项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基础上,由杨跃进教授牵头开展“中国通心络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肌保护研究”,该研究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指导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研究”的子课题,共纳入中国家医院发病24小时内的STEMI患者例,开展随机、双盲、多中心、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显示,通心络显著降低30天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再次心肌梗死、紧急冠脉血运重建和脑卒中)风险36%,降低心源性死亡风险30%;研究一年时通心络持续降低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36%,降低心源性死亡风险27%,为改善急性心肌梗死远期预后提供了有效治疗药物。临床丨药效明显无不良反应10月24日,国际顶级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IF.7)发表了中医院杨跃进教授团队牵头开展的“中国通心络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肌保护研究”(简称“CTS-AMI研究”)。该研究历时5年,为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研究显示,对于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患者,在西医标准治疗(包括再灌注治疗和最佳药物治疗)基础上,通心络可显著改善临床预后,30天和1年时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显著降低,主要是心源性死亡的减少。“CTS-AMI研究符合现代循证医学研究标准,其成果是近10年来对急性心梗治疗的重要突破。”华盛顿医学院心内科RichardG.Bach教授在述评中指出:如果能像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教授分离出青蒿素那样,找到通心络治疗心梗的有效成分,将会是中医药对世界的第二个贡献。“目前,通过51例患者临床试验显示,患者在急性心梗比较痛苦的情况下服用通心络药物,并没有产生不可接受的副作用,取得了不错的治疗效果。”王志方说,同时,也降低了再发心血管心梗概率。王志方认为,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的医学体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理论体系。但在现代医学的发展中,中医药的作用和价值曾一度被忽视。然而,随着人们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医药在疾病治疗中的优势逐渐得到认可和重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khgq.com/zcmbzz/15842.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khgq.com/zcmbzz/15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