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全球每年约10%新生儿为早产儿(孕期<37周),早产使心脏发育过程突然中断,导致在儿童期和成年期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和心血管源性死亡等事件的风险增加。
在不同胎龄出生的早产儿中,均可以观察到心腔体积和内径的缩小,收缩舒张功能降低以及心肌肥厚等表现。在早产相关动物模型中,也可以观察到心脏体积变小以及心肌纤维化加重等表现。
至今尚未有研究探讨早产儿心肌纤维化与收缩、舒张功能减低之间关系。近期,JACC发表Adam等人的一项临床研究,借助心血管磁共振(CMR)和超声心动图,在早产人群中探讨心肌纤维化与妊娠胎龄以及继发收缩舒张功能降低之间的关系。
研究方法
YACHT研究纳入了早产(37孕周)和足月产(≥37孕周)青壮年进行横断面病例对照研究。本研究入选年龄18-40岁,BMI40kg/m2,无既往或当前心脑血管病史,无CMR禁忌症、可获得详细出生信息、动态血压/85mmHg的例参与者。对纳入被试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和血生化分析,采集CMR和超声心动图资料。
研究结果
两组基线资料特征
例血压正常的年轻成人参与者中,54例为足月出生(39.5±1.4孕周),47例早产(32.8±3.2孕周)。两组间年龄和体重指数无显著差异。生化指标方面,除高密度脂蛋白和C反应蛋白外,所有生化指标均存在组间显著差异。动态血压值(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组间无差异。
早产带来的心脏结构改变、收缩舒张功能降低和弥漫性心肌纤维化加重
CMR结果显示,与足月出生的成人相比,早产成人左室容积指数和每搏输出量较小。而左心室的平均室壁厚度、质量和左室质量/舒张末期容积比显著增加。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显示:两组患者E/e′比值无差异,但与足月出生成人相比,早产成人E/A显著降低。
尽管CMR显示两组间心肌层平扫T1值无显著差异,但早产成人中,可量化心肌纤维化程度的细胞外容积(ExtracellularVolume)远高于足月出生成人。
心脏弥漫性纤维化介导早产儿胎龄和心脏舒张功能障碍的关系
选择早产者与足月者组中差异表达的左室结构和功能参数,分别与ECV进行相关分析。舒张期纵向峰值应变率(CMR测得:β=?0.;P=0.;超声心动图测得:β=?0.;P=0.)和E/A比值(β=?0.;P=0.)与ECV呈负相关,早产组内的变量关联分析显示:胎龄与ECV呈负相关。胎龄每增加1周,ECV降低0.%(P=0.)。
进一步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模型中纳入胎龄和ECV后,不会改变ECV和E/A之间的相关性(β=?0.;P=0.),但胎龄与E/A之间相关性变得不显著(β=0.;P=0.),“胎龄–ECV-E/A”之间存在显著的完全中介效应(中介效应0.)。
同样在CMR测得的舒张期纵向峰值应变率(中介效应0.),以及超声心动图测得的舒张期纵向峰值应变率(中介效应0.)的中介模型中,同样可以观测到显著的完全中介效应。
结果讨论
本研究结果首次证实:相较正常胎龄儿童,早产儿童成年后左室弥漫性心肌纤维化更为严重。左室更易发生结构重塑和功能减退,表现为左室容积、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和每搏输出量降低,舒张功能降低。出生时胎龄偏低和舒张功能降低之间的关系由心肌纤维化介导。
由CMR衍生的T1mapping评估T1弛豫时间是一种新兴的定量组织表征技术,能够检测间质/弥漫性心肌纤维化,并在多种条件下得到组织学验证。T1mapping可无创性地将弥漫性心肌纤维化量化为细胞外体积ECV指标。
ECV目前被认为是一种在心肌中独立于非梗死瘢痕的新型预后标志物。大型队列研究结果显示ECV水平升高30%,可以使得死亡风险独立增加1.82倍,心力衰竭住院风险增加1.60倍。
早产组和足月组之间LGE无任何差异,ECV存在显著差异,表明早产年轻成人的心肌壁可能存在更大的压力超负荷诱导的反应性纤维化,而不是心肌损伤早期修复阶段的替代性纤维化。
心腔内的血流变化和心肌壁上较高剪切应力,均为反应性纤维化的常见触发因素。早产儿出生时血流动力学急剧变化带来的应激,以及尚未发育成熟心肌在出生前后过快地进入到高阻力宫外环境时面临的压力超负荷等因素均可以诱发反应性纤维化。
此外,早产人群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表现出的心脏结构和功能的进行性改变,可能是由于具有早产史的年轻成人心脏腔内尺寸更小,更类似于球形。这种形态学改变也会使得心脏为维持心输出量,血流动力学发生相应改变,导致心肌壁剪切应力持续升高,持续驱动反应性纤维化的进展。
炎症和氧化应激等其他因素,也与早产人群心肌纤维化的发病机制相关。早产新生儿常常表现出急性高炎症反应状态,体内抗氧化系统能力降低。在动物模型中应用Toll样受体4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可以预防成年后心肌纤维化风险。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早产儿中靶向Toll样受体炎症通路和肾素-血管紧张素信号通路,以减少心肌纤维化和心脏重塑的机制与转化途径。
此外,过度的反应性纤维化已被证明可直接影响心脏收缩功能。尽管在本研究中没有发现与收缩参数的关联,但有理由相信,随着这些青年受试者的年龄进一步增长,弥漫性心肌纤维化程度有可能继续增加,收缩功能也会进一步受到影响。需要进一步随访观察纳入患者的心脏收缩功能以进一步评估。
来源:
Lewandowski,A.J.etal.AssociationofPretermBirthWithMyocardialFibrosisandDiastolicDysfunctioninYoungAdulthood.JournaloftheAmericanCollegeofCardiology78,–(2).作者:李玉昆首都医科医院推荐阅读
干货
他汀类药物与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不良事件的相关性:BMJ荟萃分析
病例
这种罕见的心力衰竭和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原因,你见过吗?
进展
需要VA-ECMO支持的、新发的急性心衰患者,心内膜心肌活检是否安全?
进展
急性心肌炎合并致死性室性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出院后心律失常危险分层
进展
心源性休克治疗:米力农vs多巴酚丁胺
进展
急性缺血性心力衰竭早期有创冠状动脉造影是否改善预后?
进展
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病率及临床治疗现状
病例|孤立性右心室致密化不全致室性心动过速和肺动脉栓塞(附知识点回顾)
病例
家庭诊断宽QRS波心动过速:远程监测的意义
干货
一文尽览室早的临床管理方案
进展
达格列净或可在一定程度上纠正贫血并改善心衰患者预后
病例|当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肺栓塞,该如何处理?
进展
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病率及临床治疗现状
干货
房颤合并射血分数降低心衰如何管理?看看美国心脏学会最新专家共识怎么说
点个在看,分享给身边的朋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khgq.com/zcmbzz/14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