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尿和急性肾损伤是心梗合并慢性肾损伤患者预后重要正向指标。

心脏与肾脏密切联系,慢性肾脏疾病是心血管疾病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显示,慢性肾衰竭合并心肌梗死患者病死率显著增加,但主要病理机制尚不清楚。

11月17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在费城举行的科学年会期间发布了一篇研究,试图揭示蛋白尿(UP)和急性肾损伤(AKI)在心肌梗死型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预后扮演的角色。

1心梗合并慢性肾损伤患者预后重要指标:蛋白尿和急性肾损伤

研究者纳入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这些患者在症状出现后48小时内入院,并进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最终选择了例慢性肾脏病患者进行分析。

▎主要预后终点:

三年内全因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非致命性中风、心力衰竭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接受紧急血运重建术。

▎试验设计分组:

根据慢性肾脏病(CKD)患者根据蛋白尿分为:阳性组例、阴性组例。

▎实验结果:

在cox回归分析上,蛋白尿(HR1.%CI:1.-2.,p=0.)和急性肾损伤(HR1.,95%CI:1.-2.,p=0.)与主要终点显著相关。

结果显示:

UP阳性患者的主要终点明显高于蛋白尿阴性患者(49.7%vs.32.2%P0.);

UP阳性患者的主要终点明显高于急性肾损伤患者(55.8%vs.29.1%P0.);

AKI患者的主要终点和非急性肾损伤患者相比,蛋白尿阴性患者的终点为(27.5%vs.22.6%P=0.)。

也就是说,蛋白尿和急性肾损伤均是急性心梗(AMI)合并CKD患者的正向预后指标,且两者效果叠加,会使得预后急剧恶化。

2心肾综合征成为临床新挑战

事实上,心脏和肾脏中任何一个脏器的紊乱经常导致另一脏器继发性紊乱或损伤的临床现象非常常见。

年初,荷兰学者Bongartz等就针对心力衰竭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发病率显著增加,两种疾病共存时预后显著恶化的临床及病理生理学改变的特点,首次提出了“严重心肾综合征”(severecardiorenalsyndrome,SCRS)的概念,也称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Syndrome,CRS)。

研究显示,在慢性肾脏疾病的终末期,透析患者的心血管病死率比一般人群高10~30倍。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与无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相比,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有着更高的再次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死亡的风险,且发生心绞痛症状不典型[1]。

年一篇研究回顾性医院肾内科年5月~年5月例慢性肾衰竭合并AMI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也揭示了这一点。

该研究的分组情况为:

不良转归组36例,为住院期死亡和病情恶化自动出院患者,发生率为33.3%;

对照组72例,为AMI病情恢复或好转,遵医嘱出院患者。

据悉,在36例不良转归中,发生率AMI确诊2天内发生不良转归22例,发生率为20.3%,其中院外发病8例,院内发病14例,其AMI确诊2天内不良转归发生率分别为11.1%、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和深入研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思路已经成为过去,将患者看做一个整体,多角度切入介入管理或许能取得更佳效果,心肾综合征患者就是这样一个群体。

参考资料

[1]张大武,刘剑刚.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慢性肾衰竭共病动物模型探讨及相关进展[J].医学研究杂志,,10:-.

[2]程欢,陈星华,付豆,丁国华.慢性肾衰竭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和住院期转归的相关因素[J].中国医药导报,,09:66-69.

本文首发: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本文作者:喵喵

责任编辑:董小雯

版权申明

本文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End-

看过,请点这里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khgq.com/zcmbzz/136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