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10月5日晚,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因心梗去世,享年44岁。三天后,山西科技报46岁副总编张伟建同样因心梗去世。不少人发出疑问:40多岁,正处于年富力强的时候,为什么也会心梗呢?
其实,心梗不是老年人的专有病,平时看似身体健康的人、青壮年群体也会发生。三十岁的人,六十岁的心脏……说梗就梗了这可怎么破?别急,医学界大咖告诉你怎么做。
采访专家
翟光耀
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
什么是心梗?心梗指的是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导致的心肌坏死。冠状动脉负责为心肌供血,滋养心脏,如果把心脏比作农田,冠状动脉则是穿梭在田间的水管。可是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水管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可能表现出心绞痛等症状。
如果管道上的斑块表面破裂、糜烂、溃疡,里面的脂质与血液接触,便会形成血栓,一旦血栓把水管完全堵住,心肌细胞就得不到血液滋养、发生坏死,这就是“心肌梗死”。这时需要尽快打通管道,否则会导致心肌细胞大量坏死,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引发意识丧失、猝死。
心梗发生时,不一定会胸痛心脏在胸部,心梗发生时,胸部疼痛是常见的现象。不过心梗的症状可不只是胸痛,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它疼不到的部位。从前胸、颈部,到肩膀、后背,人体下颌到肚脐之间的任何部位都可能发生疼痛,也可能几处疼痛组合出现,还会因为心梗在身体其他部位继发一些症状,如偏头疼。而在疼痛的同时,还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产生濒死感等感受。所以,平日里牙疼、肚子疼这类看似跟心脏无关的疾病也要多加留意。
另外,如果只根据疼痛确定是不是心梗,那也可能要了命。在日常生活中,对人们健康威胁最大的可能要算是无痛性心梗了。这类患者往往只是出现轻微的胸闷,上腹部有堵闷、不适、恶心、憋气等症状。在糖尿病、脑血管病或心衰的老年病人中比较容易发生无痛性心梗,由于疼痛不明显,患者常常觉得忍忍就好了,导致就医时间延误。
这些前驱症状要留意心梗发作起来往往令人措手不及,如果不尽早就医的话很容易引发休克、猝死等严重后果。不过也不能怪人家来得急,其实在严重的情况到来前,它可能已经给你发过很多拜访函了。
许多心梗患者在起病前会有一些前驱症状,比较常见的是原本患有心绞痛的患者出现不同以往的表现,例如疼痛会加重、发作时间延长,还有的人使用硝酸甘油的效果变差;以往劳累时疼痛才会发作,突然转变为夜间安静休息时也发作,发作时可能没有明显的诱因;在心绞痛发作时,出现心功能不全症状,而原来有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可能加重,还会伴有大汗、恶心、呕吐、心律失常、低血压状态等症状。
之前身体健康的人,也许会突然出现憋闷、乏力、运动时心慌气短等现象。中老年人可能突然出现无法解释的急性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等现象。日常生活中遇到各类异常情况千万不能大意,应该及时就医。
典型的心梗症状有哪些?心梗最明显的症状是疼痛,但是除此之外,还会出现其他不适症状,有的症状是发作时出现,有的则可能在心梗发生前后才会表现出来。
疼痛:心梗发生时常见的症状是疼痛,多在活动后发生,有一定的诱因,也有时会没有明显的诱因,疼痛的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有所区别的是,心梗的疼痛部位也可能是在上腹部,很容易被误以为是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疾病,一些女性患者还可能与宫外孕混淆。还有的患者疼痛会放射至下颌、颈部、背部上方而被认为是骨关节痛。平时千万别觉得自己只是牙疼之类的小毛病,忍忍就可以了,医院,以免是心梗在作怪。
全身症状:由于体内坏死物质被吸收,患者身上可能会发热,不过体温一般不会超过38℃。这种发热可不是普通的感冒退烧药能够打发的。
胃肠道症状:在心梗发作时,胃肠道症状占重要地位。患者在剧烈胸痛时,也可能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如果确信自己没有使用过吗啡、哌替啶等镇痛剂,过去也从没有过消化道疾病,却突然出现上腹痛、呕吐,甚至下腹痛伴有腹胀、腹泻等问题,马上放下胃药、止泻药、止疼药,医院!
低血压和休克:心梗容易引发低血压,大面积心肌梗死时心排血量会急剧减少,否则可能引起心源性休克,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烦躁不安、神志淡漠、心率增快、尿量减少等现象。血压低时,不要以为自己简单休息一下就好了,要积极处理防范休克发生。
心力衰竭:在起病最初几日内发生或在疼痛、休克好转阶段,心力衰竭会随时出现。在临床上,急性左心衰竭者比较多见,这可能与老年人心肌梗死多发生在左心室有关。
心律失常:大部分患者都可能发生心律失常,一般在起病的1~2周内出现,其中在24小时内出现比较常见。
意识障碍:在高龄患者中容易出现意识障碍,患者会突然出现神志不清、意识丧失,可以持续5分钟之久,这种现象与糖尿病、脑卒中等因素也有一定关联。
猝死:老年人心肌梗死时容易发生室颤或心脏停搏,心脏破裂也可能发生,这都是猝死的直接原因。
除了疼痛外,心梗患者容易出现多种症状。虽然恶心、流汗之类的小毛病对很多人来说都在承受范围之内,但是如果出现原因不明的状况时,必须考虑是不是自己心脏出了问题,在幕后操作的大BOSS可能就是心梗,别总想着跟它们私了,最好及时就诊,否则会受到变本加厉的伤害。
患哪些疾病的人征兆容易不明显?在心梗面前,最脆弱的群体之一是糖尿病患者。糖尿病会召唤来很多小伙伴,比如心脏和大血管上的微血管病变、心肌病变、心脏自主神经病变,这也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首要病因。糖尿病往往病程较长,会渐渐损害神经,导致患者在出现心肌梗死等危重情况时毫无知觉,感受不到明显的疼痛,容易耽误治疗。糖尿病患者应该留意身体上的变化,定期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正在悄悄潜入的疾病。
发病时如何救治?哪些做法要人命?心梗发作往往比较突然,常在没有一点防备的情况下直接夺走生命。不过,如果能够采用科学的急救方法,可以在死神到来时建立起一道防线。
在救护车没到时,可以帮助患者松解衣物,保持半坐位或令病人感到舒服的体位,也可以就地平卧,减少心脏负担。不过,心梗发生后,最关键的是要及时用药,一般使用硝酸甘油镇痛,其中硝酸甘油喷雾剂的效果较好,几秒钟就可以起效。使用硝酸甘油片的话则一到两片就好,以免服用过多导致血压过低。如果心脏骤停或意识丧失,要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直到急救人员到来。
心梗发生后要及时呼叫急救车,有的患者可能暂时不是十分难受,还在忍耐范围内,便乘着公共医院,医院,这都是非常危险的做法,明明有希望得到救治,却因为没叫急救车耽误治疗而失去了生命。
拍拍胳膊敲敲腿就能打通血管?这并没有什么用。有的患者发病时会让人帮忙拍打胳膊,这并没有科学依据,因为心肌梗死的本质是为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出了问题,心肌的血液供应被阻断,拍打胳膊内侧并不能缓解梗塞,拍打过度反而可能引发肌溶解、造成肾衰竭等后果。
心梗发生后,不要听信各种所谓的小妙招,立医院救治、采用科学的急救方法才能够保命。
心梗发生原因有哪些?心梗的发生往往跟一些危险因素有关,例如患者往往本身就有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心梗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关系紧密,也就是俗称的“三高”,这三兄弟不仅常常并肩出现,还会引发各类病变。
高尿酸血症作为另外一“高”也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它与多种疾病脱不了干系,是心梗的独立因素,在三十几岁就可引发心梗。此外,亲属中有心脏病、高血压等相关疾病的人也要注意,遗传因素在心梗中也发挥一定作用。
另外,生活中有不少刺激心梗发生的诱因,例如:过重的体力劳动,过于激烈的情绪、暴饮暴食、寒冷刺激、便秘、吸烟、大量饮酒等等。
为什么年轻人也会发生心梗?心梗不光发生在老年人身上,中青年越来越成为心梗的目标。前面我们说了,除了各种危险因素外,很多诱因会引发心梗。对于年轻人来说,各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心梗发生的重要原因,例如:压力过大、肥胖等。
心梗的发生会呈现“家族抱团”?虽然心梗往往呈现“家族抱团”发生的现象,但它并不是一种遗传疾病,而是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有遗传倾向,家庭成员往往会共同患这些疾病,而它们与心梗的发生联系紧密,因此会出现一家人普遍发生心梗的现象。如果父母有早发冠心病史、存在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问题,自己平时要格外注意提防。
除了遗传因素外,生活习惯也是重要原因,如一家人都喜欢吃多盐、多油等重口味食物、不爱运动等,这些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会诱使很多疾病发生。
文/记者梁孔丽,图片来源于互联网。新媒体编辑/陈振宇。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邮箱kexuejia_zj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哪家比较好北京哪家皮肤病医院好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khgq.com/zcmbyy/1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