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带走!史上最全异常心电参考图(上)

上一期的史上最全异常心电参考图(上)是不是还没过瘾?给你好看,精彩延续。

左室肥大常见于高血压、主动脉瓣病、二尖瓣返流、肥厚型心肌病以及先天性心脏病。

心电图的主要表现包括:

Rv5或Rvmm

Sv1或Svmm

Rv5/v6+Svmm

RI+SIII25mm

最高R波+最深S波45mm

RaVL11mm,RaVF20mm

RaVL14mm

左心室肥大伴劳损是指当电压增高同时伴有ST段压低及T波倒置。

右心室肥大主要是由于肺部及心脏疾病特别是一些先天性心脏病引起肺动脉高压所致。

右心室肥厚的心电图表现包括:

心电轴右偏。

V1导联R/S1

RV1≥7mm,SV12mm

V1导联呈rSR′型且R′10mm

RV1+SV6≥10mm

伴有右胸导联ST-T改变

正常情况下P波包括了激动自窦房结传来后从右心房到左心房除极的全过程

右房肥大时右房除极时间延长,往往与稍后除极的左房时间重叠,而总的心房除极时间并未延长,导致P波在II(甚至III+aVF)导联中振幅增高3mm

P波振幅在V1–V3导联中1.5mm

右房肥大通常伴有右心室肥厚

正常情况下P波包括了激动自窦房结传来后从右心房到左心房除极的全过程

在左房肥大时左房除极时间延长,时P波终末部分延长,P波时限增宽(0.12秒)

常在I,II,aVL,aVF导联中出现双峰P波,峰间距≥0.04s

P波在V1导联中呈正负双向,初始正向2mm。40毫秒的负向终波1mm。

窦性节律

P-R间期延长0.22秒

原因

特发性传导阻滞病

心肌缺血,心肌梗死

药物:地高辛,β受体阻滞剂,Ca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抗心律失常药

通常为良性的,特别是在年轻患者中,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有关

这种情况下也有心室的传导延迟

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发生一个QRS波群脱落

循环再重复

通常与房室结病变有关

可能为良性如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有关

如为病理性,可能需要起搏器植入

独立的心房与心室率

房室波之间完全无关

宽QRS波(毫秒)提示浦肯野系统心室起搏点在房室结水平以下(有束支性传导阻滞时)

一般来说,逸搏心律中心室率更慢提示远端起源

应安装永久起搏器以预防和降低阿-斯综合征(Adams-Stokes综合症)所致死亡率

右心室激活延迟

QRS波时间增加≥0.12S

在V1/V2导联中呈rSR’型

在左室壁导联(I,V5,V6)呈宽而不深的S波

可能是特发性,常发生于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肺栓塞

单独发生时预后良好

通常由于心室从左到右除极顺序缺失,在左胸导联(I,aVL,V5,V6)中无Q波

左心室开始除极,左侧导联记录出正向R波

左心室除极延迟产生左胸导联(I,V5,V6)大R波

V6导联可有S波

QRS波时限≥0.12s

ST段及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通常发生于有严重心脏基础疾病者

预后与基础疾病相关

左前束支阻滞的原因在左心室前/上地区延迟

来自室上的激动沿左、右束支下传

电轴左偏

在II和aVF导联中可见小R波

独立的左前分支传导阻滞预后良好

在左前分支传导阻滞,QRS波群时限通常≤0.10秒

传导系统的2支甚至3支束支传导受阻

最常见的是右束支阻滞合并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如下面的例子

QRS波群时限≥0.12秒

与心肌缺血、心肌梗塞、心肌病等或者传导系统的原发性疾病有关

发展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罕见,预后差

间隙性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或者排除其他原因由于束支阻滞发展引起昏厥的患者需安装起搏器治疗

双束支阻滞同时伴有P-R间期延长

房室传导延迟可能位于希氏束或其余分支

不确定会进展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与双束支阻滞一样,为安装起搏器适应症

实例表明一度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后分支阻滞

内容来源于:轻盈医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khgq.com/zcmbyy/14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