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护车上魏先生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已经出现了身体抽搐和心脏的室颤,医院凌晨5点左右,进入手术室一度出现心脏停跳,一番抢救才重新恢复心跳下了手术台。
医生诊断得出结论,是突发心梗,正在告知家属,谁知魏先生的儿子竟然说,这种胸痛的情况已经出现多次了,之前魏先生一直没有放在心上,这可让医生狠狠皱了皱眉头,叮嘱出现这种情况很可能就是心梗的前兆,及时就医才不会危及生命!
儿子看着意识还有些模糊的魏先生,问到:“医生,心梗到底是什么病?还会不会复发了,这病怎么突然得上,还要人命呢?”
医生叹了口气,对他进行了心梗的科普!
一、走近心肌梗死:心梗致命吗?
心梗的全称是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出现急性,且持续性的缺血以及缺氧,引起的心肌细胞的坏死,当心肌细胞坏死的面积增大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为人体全身的血液循环提供原动力,动脉则是输送血液的重要“通道”。当患者本身患有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病症时,全身的血液循环受到阻力,容易引发血氧供应紧张的异常情况,而心肌梗死则是在此基础上,患者的动脉粥样块发生了破裂,在动脉管腔内形成了血栓,阻塞血液运输,使心肌细胞出现缺血坏死的情况,造成心梗。
除了这种常见的多发于中老年人的本身患有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疾病,从而导致的急性心梗之外,还有2种情况,也是急性心梗的诱因,且基本不限于患者年龄的大小:
一种是人体心肌细胞的耗氧量出现异常,短时间急剧增加,或者冠状动脉出现痉挛现象,也都会导致心梗的急性发作。
为什么说心梗是致命的疾病,不及时就医会有生命危险?前面我们提到的魏先生的病例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心梗一度导致了他心脏出现停跳,正是处于了死亡的危险边缘。
大部分的心梗患者,会出现前胸压榨性的疼痛,情况严重的还会出现休克以及心力衰竭,这是由于心肌细胞坏死,功能被破坏,随着心梗的发作,血管阻塞时间逐渐增加,心肌细胞坏死的面积和数量也不断提高,心脏的功能在慢慢降低,直到心肌细胞完全坏死,心脏开始停跳,患者面临生命危险。
除此之外,心梗的高风险还源于心梗的一系列并发症。心肌细胞的坏死会导致心壁出现破裂,血液失去约束,涌入心包,阻塞心包,引发心源性休克和急性心脏衰竭,治愈难度很高。
而且,心梗相较于其他的疾病来说,更难以被预测和及时的治疗。
心梗往往没有长期的临床表现,只在前一周或者两周内,患者可能会存在一些前兆反应,如果这些前兆反应没有被及时发现和就医检查,那么很容易错过治病良机,严重情况下治疗难度大大增加,手术争分夺秒,成功率受到影响。
为了使心梗的治愈率提高,让患者能够把握住治疗时机,提高生存率和手术成功率,一定不能忽视的就是心梗前兆反应。排查自身身体情况,当出现这些心梗前兆,就要尽早地就医检查诊断。
二、科普:这些心梗前兆不能忽视!
1、牙、咽喉痛
这里所说的牙痛和咽喉痛,指的是没有明显外在症状的疼痛,也就是说牙齿和咽喉没有伤口、溃疡等情况而无端出现疼痛。
一些心梗患者的首发症状就可能是牙痛和咽喉痛,且服用硝酸甘油之后,明显缓解,更加可能是心梗的前兆。硝酸甘油的主要作用即松弛血管,减少心肌细胞的耗氧量,对心梗发作前兆疼痛反应有很好的缓解效果,而心梗前出现的牙痛以及咽喉痛主要是由于它们有着相同的脊髓中枢反射区,对疼痛反应较为敏感。
2、头疼
可能大家不太理解为什么心梗是心脏的病症,前期却可能出现头部的疼痛反应,其实这是因为心梗可能是由于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而出现,动脉的硬化发生部位较多,当存在脑动脉硬化时,血管的痉挛也会导致头部出现疼痛。
3、左上肢无力
心梗前患者可能会出现左侧的肩膀以及手臂部分的区域出现酸胀无力的情况,这种情况也与心肌缺血有着密切关联。
左上肢部位的感觉神经和心脏的传入神经共同属于一个脊髓反射区,心梗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会导致左上肢出现酸麻感,是局部缺血缺氧的外在表现,需要重视。
4、胸痛
胸痛是心肌缺血的非常典型的情况,也是心梗明显的前兆反应。当心脏缺血后,心肌细胞的坏死导致心脏收缩能力下降,心肌细胞无法再生,梗死区域逐渐被疤痕细胞代替,血管出现痉挛等现象,使患者明显感觉到心脏部位的压榨性的疼痛。
虽然胸骨筋膜炎等也会造成胸痛的发作,但是心梗前兆的胸痛往往持续时间很长,单次超过20分钟,而且轻易无法缓解,此时正是提醒患者急性心梗很有可能发作,需要尽快的重视检查。
当发生急性心梗后,6小时之内及时地进行溶栓的治疗,也就是将造成心梗的血管内堆积斑块、血栓进行清理,能够对心脏受到的伤害被修复,治疗效果相对更好,还能有效地阻止心肌坏死的数量增加,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实际生活中,有一半左右的心梗患医院之前,抢救困难,失去生命,就是由于没有尽早的发现和治疗。
因此,心梗最佳治疗时间的把握,医院共同努力,一方面做到患者及时发现自身病症、前兆,另一方面及时对医生进行汇报、配合问诊。
临床上虽然并不是所有的心梗发作都会有这些先兆,但是超过半数的患者急性发作心梗前都会出现预警,持续时间短则2~3天,长则1~2周,抓住这些时间节点,能够明显提高心梗的手术治疗效果,因此大家一定要重视心梗前兆,另外,心梗的发作病因虽然千差万别,但是这些高危因素,患者们也要适当了解和规避。
三、心梗发作,与它有关!
对于心梗来说,诱发因素最重要的就是三高。三高即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三高的患者相对于正常人来说更容易发生心梗的意外。
三高本质上都属于代谢性的疾病,与不良的生活方式离不开关系,对心脏的伤害也可见一斑。
其中,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值过高,会导致血管受到损伤,血管本身能够承受的压力有一定的阈值,持续的高血压情况会导致血管的伸缩性能变差,血管变得失去弹性,逐渐变硬,也就会出现动脉血管硬化的现象。动脉血管硬化前面提到,容易引发血管堵塞,从而造成心梗。
而高血糖的患者,身体内的血糖水平持续偏高,血液接触的血管的内壁就容易出现炎性症状,也会破坏血管的生理结构,使血管性能改变,硬化、斑块等异常情况频发,严重的会导致血管阻塞,心梗发生。
高血脂同样对心梗发作有催化的作用。血液内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过高,就会使血管内产生过多的类脂质堆积,这些类脂质无法被人体吸收利用,长此以往作为“垃圾”堆积在血管中,不仅阻塞正常血液循环,还会形成局部斑块,引起心梗。
因此,三高是心梗的高危病因,相对于普通人群更易发生血管堵塞,及时地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保持在正常水平,监控自身的身体情况,如BMI(体重指数)等,使其保持在健康的水平,才能良好的避免并发症,远离严重的心梗。
总结
心梗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的心脏突发疾病,治愈难度高,需要患者尽早地发现和就医诊断,才能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增加生存时间,因此一些牙痛、咽喉痛、头疼、左上肢无力以及胸痛等心梗前兆都需要引起重视。
另外,心梗发生的高危因素之一就是三高,三高人群要注意控制血压、血脂、血糖,改变生活方式,遵从医嘱用药,远离生命威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khgq.com/zcmbyf/16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