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证实,糖尿病人易发生心肌梗塞,其发生率比非糖尿病人要高2~3倍,且发生的年龄也比较早。由于心肌梗塞主要的症状是心绞痛,而糖尿病人发生心肌梗塞时却往往表现出无痛性,因而对于那些有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等症状,已明确诊断是糖尿病的病人,虽然平时无明显的胸前压迫感和胸骨后的缩窄性疼痛,但心电图报告有心肌梗塞症状和伴有血清胆固醇、脂类、酶类改变,应考虑是糖尿病的不典型和无痛性心肌梗塞。

医院(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陈韵岱指出,无痛性心梗虽然是比较常见的心脏病,但40%的无痛性心梗患者没有症状,这种情况在老人、糖尿病患者等身上尤其明显。有的患者出现憋气、气短、大汗淋漓等症状后,还以为自己是中暑了。还有的患者表现为气短、咳嗽、不能平卧,但患者还以为自己是感冒了。无痛性心梗患者还可能表现为上腹痛、背痛、咽喉痛、牙痛,但患者却往往想不到是感觉不到疼痛的心脏出了问题。

  陈韵岱提醒,老人和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出现上述情况,或是感觉发作性胸前区压榨性疼痛、胸骨后闷痛,甚至是反射到颈背的疼痛,或是感到心悸、眩晕、出汗、恶心、面色苍白,如果5分钟还不能缓解,医院就诊,明确是不是心脏疾病引起的。

这里,我也想告诫广大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无痛性心梗发生率较高,很多没有胸痛胸闷的症状。平时不能只盯着降血糖,还要注意定期复查血脂、心电图、血压、动脉硬化等情况,尤其患有冠心病的老年患者要警惕低血糖引发心梗的可能。保持情绪乐观,适量运动,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服用阿司匹林、调脂药、降压药、B受体阻滞剂等药,使各项指标达标。不要以为胸痛才是心梗,只要有全身不适的症状,像恶心呕吐、胸闷不适、头晕、气短、水医院就诊,否则就容易失去了最佳的抢救时机!

应该如何预防糖尿病患者心肌梗死再发呢?

  1、合理和有效地治疗糖尿病是关键,必须把血糖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另一方面又不能过猛使用降糖药而诱发低血糖,低血糖时可发生低血压,使冠状动脉血液供应欠佳,亦诱发心肌梗死。因此,一般应掌握在空腹血糖7mmol/L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在10mmol/L以下即可。同时其波动范围应低于4.0mmol/L,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使其发病率控制在最低水平。

  2、控制血压在理想水平最好把血压控制在/80mmHg。常用的有血管紧张素转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3、纠正血脂异常,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2型糖尿病者多有脂代谢紊乱,这不但易引发动脉硬化、影响胰岛素作用和脂毒性作用,而且也是增加血液粘稠度的因素。为消除这一不利因素应注意三点:第一是减肥。减肥的要领是控制食量、适当体力活动(不作剧烈运动和负重运动)。其二是避免高脂饮食。高脂饮食后会升高血脂,尤其是在晚餐或夜宵时进食大量脂肪的危害性最大。其三是服降脂药物,如他汀类、贝特类、菸酸类药物,使血脂下降至安全水平。

  4、积极使用阿司匹林。对于40岁以上、伴有心血管高危因素的糖尿病患者,建议应用阿司匹林作为一级预防,也可适当使用其他软化血管和抗凝类药物,如潘生汀、丹参、血塞通等。

  5、一定要戒烟,同时使用抗凝治疗,若效果不好,应适当服用氯吡格雷等。

关于糖尿病脑血管食谱请返回平台输入数字:15









































中成药治疗白癜风
有治好白癜风的患者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khgq.com/zcmbzz/3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