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国每年有近70万例心肌梗死(简称心梗)发生,但是仅有3.5万例获得了及时规范的救治。如何在全国范围内宣传、普及急性心梗救治理念,构建急性心梗救治体系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为此,11月20日,在第三个“心梗救治日”当天,由中国医师协会主办,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协办,以“有胸痛,早求救,我要!”为主题的年“1心梗救治日”媒体沟通会主会场活动在北京举行。

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副主席、医院霍勇教授在发言中说,多个环节延迟导致我国目前胸痛急症救治现状堪忧。调查表明,患者发病后平均分钟才呼叫急救车,仅有小于20%的患医院,绝大部分通过自家车或出租医院。霍勇指出,应进一步推动和完善急性心梗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做好公众健康教育和预防救治的宣传工作,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心梗急救能力的提升,最终提高心梗救治水平和成功率,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

推动我国急性心梗救治体系完善

据了解,为进一步提高急性心梗的救治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医院加速推进胸痛中心建设,但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情况和发展现状如何?会上,霍勇教授代表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系统地介绍了中国胸痛中心建设现状,中国胸痛中心未来发展等内容。作为检验胸痛中心成效最具代表性的指标——患者从进入急诊大门到血管内球囊扩充(D2B)时间,年全国范围的胸痛中心平均水平为94分钟,切实保障了急性心梗患者在分钟的黄金救治时间窗内得到有效救治。

霍勇教授指出,总体来看,中国胸痛中心起步晚、发展快。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将加速胸痛中心理念的推广,医院的胸痛中心建设,促进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建设。继续坚持严格的标准推进认证工作,建立已通过认证单位的质量监控体系,确保持续质量改进。未来,通过各方的努力,将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胸痛中心建设和培训。

中国急性心梗救治我们在行动

如何让心梗急救更高效、更安全地行动起来?北京急救中心刘红梅主任从“”急救人才队伍人员构成和今年来不断地专业性提升、院前院内转运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等方面进行分享。模式创新方面,她认为,进一步加大胸痛中心以及基层建设的推广力度,提升急救中医院的无缝衔接效率和转运效率,可以明显提高胸痛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在技术创新方面,远程心电传输、移动APP实时传输院前救治信息的技术创新,做到人未到,患者信息先到,大幅提高患者的救治效率,为挽救心肌赢得宝贵时间。

据悉,“心梗救治日”自年设立以来,切实提高了社会各界对心梗救治“我要”理念的重视和普及,以及中国急性心梗救治体系的加速建立。

与会专家一致呼吁:在专业层面行动的同时,呼吁公众掌握急救呼叫方法和症状,患者能够在发病及时拨打,相信专业的队伍能够将患者有效急救、医院接受正确的治疗。

文图归原创,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北京那家治白癜风最好
全国治白癜风最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khgq.com/zcmbzz/2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