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生活中白癜风注意的事项 http://www.victroncapital.com/bjbdfyy/stbdf/2290.html
连续40天的高温炎热天气终于到头了,这对咱们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喜大普奔的好消息!但扫兴的是,虽然过完今天就出伏了,但我们还不能笑的太早,因为接下来的日子,秋燥来袭,秋乏缠身,秋凉也早晚加剧,各种疾病正在蠢蠢欲动!养生不可放松!

01

出伏后

千万要注意这一点!

出伏后,此时秋老虎还在狐假虎威。

正所谓“早上凉飕飕,中午热死牛”!

很多人认为只有在冬天寒冷的刺激下,中老年人才容易出现心脑血管问题。

其实他们不知道,夏秋交替的眼下,才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爆发期!

上海交通大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许之民年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表示,三伏天结束,气候变化之际,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不能忽视。

许之民医生解释,从出伏到秋分,早晚凉爽,中午较热,气温波动较大,一天中的气温跨度最大可能到10多摄氏度,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而诱发心血管疾病的最坏结果是什么呢?是导致心肌梗塞而引起死亡!

除了心血管疾病外,还容易患上咳嗽、皮肤干燥、哮喘、鼻炎、抑郁等疾病,因此大家要学会保养自己的身体,以下建议供您借鉴~

02

记住这5点

可保身体无忧

1穿得暖一点

我们常说“春捂秋冻”,其实这句话是针对小孩子的,小孩子气血活,内热大,少穿一点好。

但是对于体虚人、中老年人,早晚最好加一件长袖“薄衣”,护好脖子、后背、脚部,这些都是血管最丰富的地方,因为秋凉的刺激会促使血管急剧收缩,引发危险。

2吃得“润一点”

“出伏”之后,气侯逐渐干燥,人体的肺气相对旺盛,而且秋老虎还在发威,“燥”得很,因此要吃得“润”一点!

多吃:冬瓜、萝卜、藕、洋葱、海带、木耳、芹菜、香蕉、苹果、葡萄、梨、枸杞;

多喝:温热的蜂蜜水。

这些食物除了滋阴润燥,还有稳定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3按得“勤一点”

早晚温差大会造成压差不稳,如果这时勤按揉头颈部,可以防止血压突增。

当你血压升高的时候,你只要去点揉或者是按压风池穴、人迎穴,大概5~15分钟之间的范围,你的血压就会有下降的趋势。

▲程凯教授示范:风池穴位置

▲程凯教授示范:人迎穴位置

4喝得“多一点”

这个时候稳定血压除了按揉穴位外,还可以多喝点“药茶”---玉米须茶。

中医院杨国华主任医师点评:玉米须,甘平,中医认为治疗肾炎水肿、肝炎、高血压、胆囊炎、胆结石、高血糖、高血脂、鼻窦炎、乳腺炎等。

用玉米须鲜品30克或者干品15克,加冷水毫升煮开后再煮5分钟就行了,如有条件晚上睡觉之前再煮一杯喝。

因为玉米须有利尿将糖降血压的作用,有低血压、低血糖的人记得不要喝。

5泡得“多一点”

立秋后多泡脚非常好:可以润肺润肠,滋阴降燥;可以改善睡眠;可以辅助降血压。

但这里有个小技巧:泡脚后,要左手搓右脚底板50下以上,右手搓左脚底板50下以上。

注意的是:此时泡脚、搓脚,都要以身体发热为好,不要到出汗的地步。

出伏养生滋补八个误区1

不能无病乱补。

无病乱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2不能虚实不分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会伤害身体。3不能多多益善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可引起腹胀,不思饮食;过服维生素C,可致恶心、呕吐和腹泻。4不能凡补必肉动物性食物是补品中的良剂,但肉类不易消化吸收,若久服多服,对老年人来说,常常不堪重负,而肉类消化过程中的某些“副产品”,如过多的脂类、糖类等物质,又往往是心脑血管病、癌症等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5不能以药代食药补不如食补,重药物轻食物是不科学的。殊不知许多食物也是有治疗作用的药物。如多吃芹菜可治疗高血压;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药能补脾胃。6不能重“进”轻“出”养生专家近年来提出一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khgq.com/zcmbzz/132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