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家医院看白癜风较好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3141004533571830&wfr=spider&for=pc

心肌梗死是无声的杀手,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因此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要学会识别心肌梗死的症状,为自己赢得有效救治机会。

有资料显示,约半数的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前一周内有“先兆”,少数患者在几周前就有症状。有的患者在发病前,种种症状甚至发生不止一次,如医院就诊,可使部分濒于梗死边缘的病人化险为夷。

01

症状

有的出现胸闷、气短,或者原为阵发性变为持续性;有的出现心绞痛或者心前区不适感。根据一般心肌梗死观察,其先兆症状有早有晚。

其先兆症状56.9%是在发病前1周;21.6%是在发病前2周;6.6%是在发病前3周;其余的是在发病前4周或更早。

先兆症状主要是心绞痛,占61.8%,其特点是疼痛频繁发作,疼痛程度逐渐加剧,发作时间逐渐延长。对于先兆症状宜密切观察,及时处理,对于心梗预后大有裨益。

胸痛为心肌梗死的主要症状,多发生于情绪激动、精神紧张或劳累搬移重物之后。有时发生在熟睡中。其疼痛性质、部位酷似心绞痛,但其疼痛性质甚为剧烈。持续时间较长,通常在0.5~24h。

有时少数患者不典型疼痛,如上腹部、颌部、肩胛以及牙痛等。尚有个别患者尤其是老年无任何疼痛,称为无痛性心肌梗死。这些不典型症状或无疼痛现象极易漏诊、误诊,应十分注意。

另外,糖尿病心肌梗死发病后,约有1/3患者伴发有恶心、呕吐、腹胀现象。偶尔甚至发生腹泻。这些消化道症状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有关,或者缺血累及肠系膜动脉所致。

急性病容、焦虑不安、面色灰白,多汗、呼吸紧迫。发病12后,可有发热,次日体温可达38℃,甚至39℃。以后逐渐下降,约1周后恢复正常。脉细数,多数超过次/min,血压下降,收缩压常在70~mmHg(9~13kPa),有时血压下降,预示休克可能发生。心律多数规律,心音微弱常有第二心音分裂,有时出现奔马律,心尖部可有收缩期杂音,多数提示乳头肌功能受损指征。少数病人可有心包摩擦音。约20%在梗死发生后几天并发心包炎。

02

出现怎么办?

及时检查预防

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医院进行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检查对确诊心肌梗死的诊断有重要意义。90%以上病人发病后几小时,甚至十几小时可显示明确的异常心电图。但是,有时典型的心电图,常在24h后出现或更加明显。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形常常是缺血型、损害型和坏死型先后综合出现。

停止活动

怀疑心梗发作,患者要立即停止活动,而且是任何活动。立即就地休息,避免外界干扰。心梗发作,着急慌乱是人之常情,但是为了患者病情稳定,大家还是要第一时间保持冷静。

确保呼吸通畅

停止活动后,要尽力保持患者呼吸通畅。若患者有缺氧指征的话,可以进行吸氧,这样可以迅速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况,控制或缩小梗死面积。如果患者已经昏迷了,要把患者的头偏向一侧倾斜,及时清除嘴里和鼻子里的分泌物。

舒缓心情

紧张对抢救没有任何帮助,家属自己首先不要过分慌张,别让自己的负面情绪影响到患者,给患者增加额外的心理负担,要记得陪着患者,等待救护人员的到来。

03

如何预防

改善生活方式

糖尿病患者首先要改善生活方式,忌烟、忌酒、调整不合理饮食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饮食,适当限制脂肪及氯化钠的摄入量,以清淡饮食为主,同时尽量多吃蔬菜,保持大便通畅,减少心血管意外的发生。另外,合理运动是治疗糖尿病,防止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时间应选择在餐后,尤其是晚餐后,晨起运动对糖尿病患者并不科学,易导致低血糖的发生。最后,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保持乐观、豁达、开朗的心情也至关重要。

控制血糖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合并的心肌梗死进展,尤其是餐后高血糖与心肌梗死发病和死亡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因此最首要的任务是控制好血糖,但控制血糖并非越低越好,一般应掌握在空腹血糖7mmol/L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在10mmol/L以下即可。控制血糖的药物选择最好选择胰岛素,但要严防低血糖。

控制血脂

对于具有极高危心血管病风险的1型、2型糖尿病患者,调脂治疗可以使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获得更多的益处;LDL-C目标值降至<1.8mmol/L,或至少使其降幅≥50%。

控制血压

高血压是心肌梗死的独立诱发因素,控制好血压,可降低心脏后负荷,减轻动脉硬化。使血压稳定在/80mmHg最为理想,老年人</90mmHg。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khgq.com/zcmbzz/13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