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90岁高危急性心梗患者成功手术新闻发布会在沪召开,标志着我国急性心梗治疗水平接轨国际,上海在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领域取得重大进步。
据悉,在此次发布会上,我国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治疗知名专家、中国心力衰竭学会常务副主委、医院终身院长孙宝贵教授,向媒体通报了该例“高危高龄”心梗患者全程的救治情况及临床治疗心梗前沿技术。多家媒体争先对此进行了相关报道。
30分钟全力抢救90岁高龄高危急性心梗患者
据了解,此次成功救治的高龄患者吴大爷,今年90岁,病情严重。9日清晨他突发胸痛,难受异常,送至医院时,医生检查发现患者冠状动脉狭窄90%,导致大面积心肌梗死,若不及时手术,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
患者经过急救处理后,最终孙宝贵院长携心内科孟庆智主任等介入团队成员迅速在导管室进行术前准备,从患者送入导管室至冠脉造影、DSA支架置入术结束,用时不到半小时的时间,抢救手术完成。造影显示支架内无残余狭窄,血流恢复正常,手术圆满完成。目前,该患者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手术恢复良好,胸痛、气短等症状已消除,住院一周后将康复出院。
对于此次手术的难点,孙宝贵教授在发布会上介绍说,由于患者今年已经90岁高龄,风险要比普通介入手术高很多。一方面,患者年龄愈大,血管的弯曲度和脆度也会增大,这导致手术过程中导丝进入血管难度很大,需要医生动作轻柔缓慢。另一方面,患者年龄大,手术面临的各方面风险更大。治疗过程中使用抗凝药物时很容易出现脑出血等并发症,要随时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发展并快速完成手术。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明显上升
目前,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其中最为凶险的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ACS包括不稳定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统计资料显示,全球每年有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一半以上死于急性心肌梗死。近年来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孙宝贵教授介绍,心肌梗死是导致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其死亡率占总死亡人数的30%~40%。它的并发症多见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死率威胁患者生命。特别是老年高龄患者,可突然发生严重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
PCI是急性心梗有效的抢救措施
急性心肌梗死起病突然,急性期死亡率约为30%。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是因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突然堵塞,从而导致由冠状动脉供应的心肌发生变性坏死。目前,国际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最佳方法是急性介入治疗(PCI),即通过植入支架的办法迅速开通堵塞的冠状动脉。
(图片来源于网络)
研究资料显示:PCI在90岁以上高龄ST段抬高型心梗人群中再通率很高,PCI手术是急心梗及急性冠脉综合症非常有效的抢救措施,以自身创伤小、感染风险小、手术复杂性相对更低、恢复快等优势,近年来发展迅速。
国际通行“90分钟心梗急救模式”造福中国患者
对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危急病症的患者而言,“时间就是生命”。孙宝贵教授介绍说,突发急性心梗,若身边无救助者,患者本人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在救援到来之前,可做深呼吸、吸氧这些有效的自救方法。作为家属,如发现家人突发心梗,应果断急救,医院。
据悉,如今为了提高这类病人抢救成功率,把死亡的风险降到最低,医院开通了“心梗急救通道”,推行“国际通行的90分钟心梗急救模式”:医院的大门,到躺到手术台上接受PCI手术,时间不超过90分钟。此举极大地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使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降低。对此,孙宝贵教授表示,未来,心血管领域的专家将不断推动我国ACS诊治水平的提高与发展,提高PCI手术的成功率,并最终造福广大患者。
(文:木兰)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咨询心胸健康相关问题
赞赏
长按北京白癜风公益活动北京哪家治白癜风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khgq.com/zcmbyy/7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