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赵鸿飞通讯员李小玲任文益
“小妹妹,我心慌,很闷,肩膀还有点疼,你们社康快帮我看看吧!”
4月17日一早,71岁的杨奶奶艰难地走进医院明月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接诊后,明月社康诊前岗、全科医生警觉准确判断出杨奶奶可能出现了心肌梗死。呼叫后规范抢救,该院社管中心线上协调,院本部心内科专家远程指导,开通了转诊绿色通道。从杨奶奶走进社康到上手术台仅用时50分钟。家门口的社康联手国家级胸痛中心,无缝衔接抢出了生命速度。
杨奶奶平时就有高血压,平时喜欢约上好姐妹们在社区小花园打柔力球。4月16日晚上,她感觉不舒服,胸闷,吃了一颗救心丹躺下,一晚上都没睡好。但是,当晚杨奶奶并没有当回事。直到第二天早上,胸闷胸痛的症状越来越严重,杨奶奶来到明月社康求助。
4月17日早晨8时30分,杨奶奶的简单几句话,引起了该社康诊前岗工作人员的警觉,工作人员立即搀扶杨奶奶来到全科医生李海洁的诊室。李海洁医生迅速查体后,考虑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将杨奶奶扶到抢救室进行心电图检查。检查结果让人一惊:V1-V5导联的ST段显著压低,心率仅为45次/分钟,血压也只有74/41mmHg!这时,杨奶奶脸色发白,额头微微出汗,生命危在旦夕,随时都可能出现休克或者心脏骤停。李海洁医生立刻汇报给明月社康中心主任翟芬芬,一旁的护士立即拨打了。
“明月社康有一例心梗病人,需要怎么处理?已经叫了”
“什么症状?发病时间?需要加快补液”
在中大八院胸痛中心快速协作群,明月社康发出求助。医院社管中心迅速协调,国家级胸痛中心、省级重点专科、中大八院心内科的值班医生马上给出建议。与此同时,翟芬芬还把电话直接打给了刚刚认识不久的血管病与结构性心脏病专科副主任梁建文。
此时,明月社康一系列规范的抢救迅速开展:上心电监护、开通静脉通道,给予“心梗一包药”治疗,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进一步发展,为后续的冠脉再灌注治疗赢得宝贵时间;在中大八院,医院绿色通道,急诊科、导管室做好对接,腾出手术台,病人一到急诊立刻进导管室开展介入诊疗。
救护车沿着深南大道一路疾驰。
“到了直接谈话,导管室留意时间空台”。
“来了,马上送急诊”。
“我们在急诊等了”……
8:58分,救护车顺利抵达中大八院北门急诊科,转运床沿着红色胸痛急救通道指引线,直奔抢救室,完善术前检查、签署知情同意书,转送至心导管室。
9:20分,冠脉造影显示,杨奶奶冠脉左冠优势型,左回旋支粗大,中段%闭塞!血栓形成,心率血压下降,情况危急。梁建文熟练地为杨奶奶实施介入手术,仅用时15分钟,成功植入支架一枚。
术后,杨奶奶的不适症状明显缓解,血压稳定,转入心脏重症监护室。一天后,她恢复良好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接受专业治疗。“我进来后就什么都不知道了,多亏了社康医生和这些专家,不然我以后可能再也不能打柔力球了。”据悉,杨奶奶近期出院后将转回社康,由家庭医生继续跟踪、回访,做好慢病管理。
中大八院副院长王鹏介绍,去年年底,福田区加快构建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体系,按街道划分,组建了3个医疗健康集团。中大八院将下辖福田、福保、华强北和南园四个街道32家社康实施一体化管理,率先实施院本部——社康融合行动,加大双向转诊力度,为社康患者开通优先挂号、优先接诊、优先住院、优先检查绿色通道,推动中山医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极大方便了居民就医。
而杨奶奶走进的明月社康,便是去年新调整至中大八院的基层社康之一。回顾整个抢救过程,杨奶奶从走进社康,到上手术台,只用时50分钟。翟芬芬既庆幸,又担忧,“平时,院本部专家会根据居民需求在社康坐诊,上周日心内科还专门与我们各社康开了座谈会,介绍了优势技术,进行了对接。没想到,这就用上了。”她坦言,急性心肌梗死发生以后,每一分钟都是宝贵的,抢救心肌需要分秒必争,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杨奶奶从发现病情到启动急救流程,从医院转运对接,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严谨态度。紧急情况下,社康全科医生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开展心梗急救,操作更规范,心里也更踏实。
梁建文提醒,急性心肌梗死通常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出血,形成血栓或动脉持续痉挛,使冠状动脉的管腔急性完全闭塞,导致接受动脉血液供应的心肌缺血、坏死。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和肥胖是冠心病发病和死亡的高危因素。高血压病人发生心肌梗死的概率较正常人高两倍。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和肥胖患者,要积极治疗,做好慢病管理。当出现有胸痛、胸闷、心慌等不适时,要高度重视,应立即呼叫到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khgq.com/zcmbyf/15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