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时心肌细胞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而引起胸痛。
一、老年人胸痛要十分警惕心肌梗死
老年人群在出现胸痛的时候一定要十分警惕,因为有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前兆。
尤其带有憋闷感并伴有流汗的胸痛,且是“一片”的部位疼痛,不是一个点疼痛,极有可能是急性心梗,要马上拨打“”求救。争取在2小时内重新开通血管,能够挽救大多数的心肌。
二、其他不典型的心梗症状
有些心梗发生时,可能会出现不典型的症状,患者要注意。比如出现呕吐症状,是因为心脏下壁靠近膈肌,在发生下壁心梗的时候,心肌坏死物质容易刺激到膈肌,引起膈肌痉挛,就会出现呕吐的症状。
有些人心肌梗死的时候,表现为嗓子收紧痛;或是出现类似胃痛的上腹痛;或是放射至左侧的后背、肩膀、手指等部位产生疼痛;也有人出现颈部疼痛、下颌疼痛,甚至出现牙痛,最后查出来都是心肌梗死。
三、要注意对心肌梗死的预防
1、戒烟
很多人都知道吸烟可能导致肺癌、肺气肿、老慢支等疾病,其实吸烟对于心脑血管来说,是特别有害的。烟草的有害成份会损害血管内膜,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动脉狭窄、堵塞,诱发血栓形成。心梗、脑梗都是血栓堵塞引起的器官血液供应不足,所以尽早戒烟,哪怕是减少吸烟都是对血管有益的,能够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另外需要强调的是,二手烟的危害也是不可小看得,要劝身边的人戒烟。
2、少应酬
年我们国家已经全面脱贫了,并且越来越多人过上了小康生活,吃的食物种类多了,营养更加丰富,甚至很多人都营养过剩。“应酬”似乎是人际将往中必不可少的,外出吃饭,吃的自然更多,高油脂、高蛋白、高胆固醇、高盐,再加上饮酒。长此以往,对健康也会造成危害,高血脂、高血压等发生率逐渐增加,这些都是脑梗、心梗的重要危险因素。
3、控制基础疾病
心梗、脑梗和“三高”有很大的关系,“三高”也就是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糖尿病)。有这些基础疾病的患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改善生活方式、药物等方法,尽量把血脂、血糖、血压控制在合适的范围,不要以为这些疾病没什么症状,等出现心梗、脑梗等这些器官损害的时候就为时已晚了。尤其是中年人,更应该严格的控制,心梗和脑梗都是日积月累而成的。
4、适当运动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从事脑力劳动,交通工具方便了,连走路都越来越少,这就导致了很多人缺乏体育锻炼或者说体力输出。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一点都没错,很多人一坐一整天,其实是很不利于健康的。中等强度体育锻炼,每次30分钟以上,每周5天;或者高强度体育锻炼,每次25分钟,每周3天;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不错的锻炼方法。喜欢什么锻炼方式就做什么,只要身体不疲劳,保证运动安全就可以了。
5、控制体重
肥胖是一个重要的健康问题,也是心梗、脑梗的重要危险因素。我们可以参考体重指数或者腹围来判断是否有肥胖。一般来说,男性腹围超过90cm或者女性腹围超过85cm,就算是肥胖了。体重指数的计算公式为体重/身高2,超过28为肥胖,超过24为超重,这个自己都可以算的。当然,控制体重的方法就包括前面讲到的饮食、运动等,少数人可以考虑药物减重。
四、出现心肌梗死时如何自救
如果自己出现疑似心肌梗死的症状,首先要拨打急救电话“”呼叫救援,然后通知亲属。如果意识清醒,可以采取卧位休息,不要移动,等待救援的来临。如果身边有亲属,亲属不要给患者喂水,也不要乱服药物,要尽量保持患者的意识清醒。
如果患者发生昏迷,要把患者头偏向一侧,避免口中呕吐物呛入肺中,导致窒息。触摸患者颈动脉,如果没有了搏动,意味着心脏停跳。此时需要做心肺复苏,可以争取抢救时间。具体是在乳头连线的中点处,双掌叠压,利用身体的力量进行按压,按压的深度是5厘米,频率是每分钟次,直至急救车到达。
心梗、脑梗这些疾病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生活中日积月累而来的。人到中老年,注意这些方面的控制,何尝不是一种养生呢,比起那些所谓的“养生茶”“养生秘方”更加实用、有效。
老年人在出现胸痛症状的时候,一定要警惕出现了心肌梗死,除了胸痛,其他部位的疼痛也要注意提防,如果自己无法辨别,千万不要怕“麻烦”他人,赶紧打电话,“一场虚惊”总是要好于“追悔莫及”。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khgq.com/zcmbyf/13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