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发现在住院病案首页的填写过程中有一些错误经常发生,所以在此做个总结,希望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帮助。
经常发生填写错误的有以下字段:
图:住院病案首页(红框为经常出错的部分)
从出生到28天为新生儿期
出生日为第0天。产妇病历应当填写“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期住院的患儿应当填写“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入院体重”。新生儿出生体重指患儿出生后第一小时内第一次称得的重量,要求精确到10克;新生儿入院体重指患儿入院时称得的重量,要求精确到10克。
经常有漏填的现象。若为双胞胎,应都填写,中间用符号隔开。
入院科别及病房
两者都为必填项,经常发现仅填写了其中一项或两项都未填写的情况。
入院病情
指对病人入院时病情评估情况。将“出院诊断”与入院病情进行比较,按照“出院诊断”在病人入院时是否已具有,分为:
1.有:对应本出院诊断在入院时就已明确。例如,病人因“乳腺癌”入院治疗,入院前已经钼靶、针吸细胞学检查明确诊断为“乳腺癌”,术后经病理亦诊断为乳腺癌;
2.临床未确定:对应本出院诊断在入院时临床未确定,或入院时该诊断为可疑诊断。例如:病人因“乳腺恶性肿瘤不除外”、“乳腺癌?”或“乳腺肿物”入院治疗,因缺少病理结果,肿物性质未确定,出院时有病理诊断明确为乳腺癌或乳腺纤维瘤;
3.情况不明:对应本出院诊断在入院时情况不明。例如: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窗口期、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潜伏期,因病人入院时处于窗口期或潜伏期,故入院时未能考虑此诊断或主观上未能明确此诊断;
4.无:在住院期间新发生的,入院时明确无对应本出院诊断的诊断条目。例如:病人出现围术期心肌梗死。
应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在每一出院诊断后填写相应的阿拉伯数字。
这里发现有错填的现象。
损伤、中毒的外部原因
指造成损伤的外部原因及引起中毒的物质,如:意外触电、房屋着火、公路上汽车翻车、误服农药。不可以笼统填写车祸、外伤等,应当填写损伤、中毒的标准编码。
在工作过程中经常发现在诊断栏中出现了S、T编码,但未填写本栏的情况。
病理诊断
指各种活检、细胞学检查及尸检的诊断,包括术中冰冻的病理结果。病理号:填写病理标本编号。
主要诊断是恶性肿瘤的(C/D)码,病理诊断必填,编码一定为(M/)码;做了病理检查的非恶性肿瘤患者,病理号必填。此处出现漏填的情况较多,有病理相关费用却没有相关病理诊断及病理号。
药物过敏
指患者在本次住院治疗以及既往就诊过程中,明确的药物过敏史,并填写引发过敏反应的具体药物,如:青霉素。
经常发现有漏填或填写为“2”(有),但未填写具体过敏药物。
离院方式
指病人本次住院出院的方式,填写相应的阿拉伯数字。主要包括:
1.医嘱离院(代码为1):指病人本次治疗结束后,按照医嘱要求出院,回到住地进一步康复等情况。
2.医嘱转院(代码为2):指医疗机构根据诊疗需要,将病人转往相应医疗机构进一步诊治,用于统计“双向转诊”开展情况。如果接收病人的医疗机构明确,需要填写转入医疗机构的名称。
3.医嘱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代码为3):指医疗机构根据病人诊疗情况,将病人转往相应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一步诊疗、康复,用于统计“双向转诊”开展情况。如果接收病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明确,需要填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名称。
4.非医嘱离院(代码为4):指病人未按照遗嘱要求而自动离院,如:病人疾病需要住院治疗,但病人出于个人原因要求出院,此种出院并非医务人员根据病人病情决定,属于非医嘱离院。
5.死亡(代码为5):指病人在住院期间死亡。
6.其他(代码为9):指除上述5种出院去向之外的其他情况。
离院方式一般不应填写为9,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现代码填写为9的情况。
是否有出院31天内再住院计划
指病人本次住院出院后31天内是否有因诊疗需要而再住院的安排。如果有再住院计划,则需要填写目的,如:进行二次手术。
发现有漏填此项或填写为有再住院计划却未填写目的的情况。
各位编码老师在工作中有遇到哪些经常犯的错误吗?可以在文章下方留言,供大家共同学习进步。
本文参考自《病案信息学》,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往期精彩回顾
感动!在背后默默付出的病案人
主要诊断的选择
透视ICD-11的使用方法
实现病案首页的批量上传、批量纠错;内设多条非编码规则、多条编码规则;每周更新;协助提升临床医师、编码员进行病案首页规范化填写。
《病案首页智能编码质控管理平台》
扫码申请试用
艾登科技用心只为编对码入对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