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医护人员猝死不完全统计

1月11日,南方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医师鲁凯伍突发脑出血,抢救无效离世,年仅47岁。

3月2日,西安医院精神科的闫润栀医生猝死,年仅28岁,去世当天凌晨还抢救了一名病人。

3月4日凌晨,浙医院一名刚工作三年的规培轮转女医生在麻醉科夜班后猝死,年仅26岁。

4月1日,医院一位麻醉科女医师夜班时突发疾病,不幸逝世,年仅32岁。

4月13日,医院心脏中心心外科李大连医生猝死,48岁。

6月29日,年仅43岁医院急诊科主任李晶因心脏破裂猝死。离世前一天,他曾头昏乏力、四肢酸软,以为只是疲劳过度。

7月8日,医院青年医生宋韩明在凌晨值班时去世,年仅32岁。

8月1日,医院骨科医生聂海洋过于劳累而引发的脑干出血,最终没能挺过来,年仅45岁的他不幸离世。

8月16日凌晨,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张永刚教授因心脏猝死抢救无效,不幸离世。

10月5日,48医院口腔科主任医师方利华,在宁波参会时突发脑部疾病离世了。

10月22日,医院副院长兼关节外科主任姚建锋因心脏病猝死,年仅57岁。

........

近年来医生猝死事件似乎越来越频繁,大部分是三四十岁的青壮年。这不仅仅是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更是悲痛欲绝的灾难。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消逝,一个个家庭就这样支离破碎。是什么原因让正值壮年的青年医生轰然倒地?

“高强度的工作”

大多数医生的工作强度偏大,无法做到充分的休息和调整。妇产科尤其严重,夜班、手术、急危重症,电话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

与我国劳动法第三十六条明文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相对,医生群体的工作时间普遍超过这一标准,数据显示,69.2%的医生每周工作时间超过50小时,二级、医院工作时间过长的现象更为普遍。大多数医生们睡眠时间都在6-8小时的正常范围内,但还有19.1%的医生睡眠时间不足6个小时。而68.5%的医生午休及用餐时间小于1小时,32.2%的医生只有不到30分钟用餐。

长期不规律的吃饭睡觉,不能松弛下来的神经,让心梗悄悄找上门。

10月24日下午,医院40多岁的麻醉师昌克勤昏倒在手术室,脑干出血。他的一位同事在   

健康自测

1、夜间或休息时胸痛。

当休息时或夜间发生心前区疼痛,则要高度怀疑“心梗”发作,一般夜间或休息后新发生的心绞痛,都是“心梗”发作的先兆。

  

2、心绞痛症状加重。

既往患有心绞痛的人,若是近1个月内,心绞痛症状逐渐加重或胸痛次数比以前频繁,胸痛的程度越来越重,胸痛的范围更大,持续时间更长,也需高度警惕“心梗”发作。

  

3、无明显诱因的胸痛。

既往虽患有心绞痛,均能找到明显的诱发因素,如劳累、激动等,但如果在没有明显诱因的安静状态下,也有胸痛症状出现,同时还伴大汗淋漓、呕吐、恶心等情况时,需及时就医。

  

4、突然的心慌憋闷。

出现了以前从未出现过胸闷、乏力、心慌症状,或在活动时出现心慌、气短等现象或症状加重,并有逐。

  

5、与劳累有关的其他部位疼痛。

躯体疼痛的现象与劳累、激动等有关联,有可能出现在上腹痛、牙痛、下颌痛、左肩臂痛、后背痛等,也要加以重视。

如果你有上述一项情况,那请注意了!心梗离你已经不远了!怎么办?

原本有心脏疾病的请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合理用药,可降低心肌梗塞的发生率。

患有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要积极进行降血脂、控制血压、降血糖的治疗,千万不能因为工作忙忽略对自己身体的关爱。

注重心理平衡,可降低心肌梗塞的发生率。情绪波动会引起血管收缩,心率加快,从而使心肌发生缺血、缺氧,诱发心肌梗塞。很多时候,压力本身并不会影响健康,而对待压力的态度,才是决定健康的关键。在遇到不顺心的事儿的时候,一定注意自己要调节情绪。

注重饮食和运动,戒烟,保证睡眠。虽然要值夜班,虽然来不及做一顿丰盛的饭菜,这时候的你,更要爱惜自己,夜班之后及时补充睡眠(夜班是会呼吸的痛~刚下了夜班的你快看过来!),每餐更不能喊外卖了事。

气候急剧变化是发生心肌梗塞的重要诱因,注意根据气候变化,加减衣服,可降低心肌梗塞的发生率。

生命只有一次,作为医生,只有自己健康了,才能救治更多的人。亲爱的医生,请记住,医院的一块砖,但是家里的一片天!

文:综合网络整理排版:amber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比较好
北京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khgq.com/zcmbwh/1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