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心梗高发,如何才能不“伤心”?

心梗发病快,死亡率高,在快节奏的生活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遭到了它的“偷袭”。一旦发生心梗,就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役。时间越长,坏死的心肌越多,预后也会越差。因此,患者要及时判断,医院救治的时间,并配合医生缩短诊治流程,避免不必要的耽搁。

心梗患者起病前的常见症状?

一般来说,心梗的发生是由于冠状动脉上的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溃疡或糜烂,继发血栓的形成,或是冠状动脉痉挛,致使冠脉闭塞,发生心肌缺血性坏死,它是冠心病最严重的临床类型。大部分病人会有心肌缺血相关的症状,比如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出汗,活动后症状加重,更严重者出现濒死的感觉。与心绞痛表现不同,心梗患者的胸闷或胸痛症状往往不能在短时间内缓解。

哪些情况心梗的警报系统会失灵?

心肌缺血时发生胸闷、胸痛症状对病人来说是一种警示,有些有心绞痛的病人及时诊治就可以避免心肌梗死的发生,但如果病人在发生心肌梗死前本身的心脏血管狭窄程度并不严重,那么他首次发病就是心肌梗死,缺乏警示症状。此外,也有不少病人发生了胸闷症状,但没有认识到可能发生了心肌梗死。这类患者常见于糖尿病和老年病人,由于疼痛不明显,患者常常觉得忍忍就好了,导致就医时间延误。

为什么年轻人心梗猝死率比老年人更高呢?

多数老年人心梗是由心绞痛发展而来,心脏血管原本存在狭窄病变,可能促进侧支血管的开放和新生,心肌可能存在预缺血保护。而年轻人发病多无先兆不适,没有心脏缺血的预适应,因此往往一旦心脏血管闭塞后心肌坏死程度比较严重,若诊治不及时会更加“凶险”。

哪些习惯更加伤“心”?

心梗的发生往往跟一些危险因素有关,这些因素会导致心脏血管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继而发展成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有些发生心力衰竭和各种心律失常。例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这三兄弟常常并肩出现,也和心梗密切相关。还有不少不良的生活习惯也增加心梗发生的风险,例如吸烟、缺乏运动等。此外,直系亲属中有冠心病、高血压等相关疾病的人也要注意,遗传因素在心梗中也发挥一定作用。

如何预防心梗?

首先,要及早要做好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其次,定期进行血糖、血脂、血压的检测,以便及时发现健康隐患。如果发现早期病变,可以通过药物干预将预防关口前移。高危人群除了常规的体格检查,还可以通过检测颈动脉斑块等进行早期筛查。即使你的健康状况良好,也要远离各种诱因,保持良好的心态,否则下一个“开盖有奖”就可能是你。

突发心梗应该如何应急处理?

心梗常在没有一点防备的情况下直接夺走生命,因此要在死神到来时建立起一道防线。心梗发生后,要立即呼叫,由医护人员进行专业的判断,及时送至就近有急医院。

值得注意的是,在救护车没到时,如果能确定患者发生了心绞痛,可以服用硝酸甘油镇痛,发生心肌梗死时,硝酸甘油缓解胸痛的效果可能会变差。但在家属无法识别的情况下,随意用药反而可能加重病情。

后续的基础治疗还要注意什么?

心梗治疗可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患者应与专业医生保持沟通,获得专业的意见,不能随便停药,否则疾病就会瞅着机会再回来。冠心病病人需要终生服用药物,这些药物的目的包括减少心肌缺血和心绞痛的症状,另外就是通过稳定斑块、保护心脏功能和降低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发生而延长患者的生存。

觉得文章不错,请在文末点赞支持

作者/钱菊英来源/上海药讯

点击“阅读原文”,继教课程手机学

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khgq.com/zcmbwh/9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