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广医二院”,健康同行!
说起心梗,很多人首先联想到的就是“胸痛”,认为这是一种“老年病”,然而你是否知道,牙痛、胃痛也可能是心肌梗死的前兆,一部分年轻人也是风险人群?
这些“非典型”疼痛可能是心梗前兆!!急性心梗,指的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说起心肌梗死的前兆症状,不少人首先就会联想到心痛、胸痛。
广州医院心血管内科罗承锋主任医师介绍,心梗最典型的是是胸骨后、心前区的疼痛,并伴有心律失常、乏力、呼吸困难、恶心等症状。然而,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心梗还有一些不典型症状,一般见于严重的心梗病情,但因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可能被忽视。
“心梗患者出现上腹部疼痛时,容易被认为是胃痛,需要做心电图进行排查。非典型疼痛还包括牙齿痛、下颌痛、颈部痛、上肢痛、肩背痛等。”罗承锋说,如果突发以上疼痛但找不到病因,且疼痛因活动诱发或在活动时加重,如只有在跑步、上下楼梯时胸痛,休息可缓和,就很有可能是心血管病的前兆。40岁以上人士出现心绞痛更要警惕,应及时就医,避免误诊。
罗承锋还提醒,普通体检并非万能。出现疼痛征兆时,不要因为近期做过心电图或彩超、结果显示正常就掉以轻心。“症状不发作时心电图是可以完全正常的,最好在医生的评估下做进一步检查,如无创的CT或造影。”
心梗患者呈年轻化趋势危险人群要警惕在过去,心肌梗死总被认为是一种“老年病”,但近年来心梗发病越来越年轻化,罗承锋近期就诊治了两位仅24岁就心肌梗死的患者。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人群包括:
①55岁以上的男性。
②吸烟人群。
③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患者。
④生活习惯不佳、工作压力大、缺乏运动的人群。
此外,心血管疾病与气候也有很大关系。冬夏都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峰期。夏天出汗多,血液浓缩,容易诱发急性发作。夏季早晚温差大,高血压波动会很大,晚上血压波动也许比较大。
当前最多见的心血管疾病是高血压,中国有将近3亿人群患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危害主要体现在缺血,如心肌缺血、心梗、脑梗塞等,肾脏缺血(肾动脉狭窄)也可引起肾脏萎缩;还有出血,如脑出血等,当然,还可表现为主动脉等血管瘤样扩张、主动脉夹层等。
遭遇心梗这样做最救命突发心梗,时间就是生命。罗承锋表示,时间窗非常重要。如心电图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要求至少在90分钟内开通梗死的血管。越早开通,越能减少心肌坏死,避免猝死的悲剧。
不幸遭遇急性心肌梗死,
该怎么做?
首先,患者如果意识清醒,一定要保持镇定,及时呼叫,如有特殊情况,救护车无法短时间内赶到,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医院。
拨打后,患者要注意休息停止一切活动,如果家中有备救心丸、救心丹等药物,可适当服用。患者不要认为“忍一忍就能熬过去”,因为心肌一旦发生大面积坏死,就极易诱发猝死。
冠脉支架术后要坚持吃药目前临床应用的治疗心肌梗塞的手段,除了使用硝酸甘油以及其它抗缺血、抗血栓的药物,还有各种血运重建手段,包括支架植入、冠脉搭桥、溶栓(不是所有人都适用)等。其中,植入冠脉支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仍有患者对其抱有怀疑的态度:植入支架真的安全吗?
罗承锋谈到,我国开展冠脉支架植入术已经有30多年,技术比较成熟,仅年就开展超过60万例,它也是解决冠脉狭窄最有效的方法,也相对安全。病人植入支架,对工作生活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但患者要坚持药物治疗,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
“现在可用的支架有三种,分别是裸金属支架、药物洗脱支架、生物可降解支架。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药物洗脱支架,这要求患者在术后一年里要坚持服用抗血栓药物,从而预防支架内形成血栓,一年后由主治医生来评估决定治疗方案。”
专家提醒发生过心肌梗死的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血运状况良好的情况下,日常生活不会受太大限制。但三个月内活动量不宜太大,适当散步、做家务都是可以的。但如果患者突发心梗后就诊不够及时,心肌坏死面积过大,导致心衰,容易气喘,对往后生活会有一定影响。
患者要积极控制血压、血糖、调脂等,还要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包括戒烟、限酒、活动强度的调整,减少高盐高脂饮食,进食蔬菜水果等。
专家简介罗承锋
广医二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年入选广州市高层次卫生骨干人才。兼任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心脏重症医师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心脏器械辅助治疗医师分会常委、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领域: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脏瓣膜病以及心肌病等的诊断治疗,特别是冠心病的介入诊疗、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以及冠心病、房颤等的抗栓治疗。
来源:广州日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khgq.com/zcmbjc/13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