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1:心梗后心衰的定义及分类

●心梗后心衰为急性心梗后、在住院期间或出院后出现的心衰。

●心梗后心衰根据不同分类方法,可分为:早发心梗后心衰和晚发心梗后心衰;心梗后急性心衰和心梗后慢性心衰。

要点2:心梗后心衰的流行病学

●国内外数据均显示,年7月至年7月中国CREATE研究发现,STEMI患者心梗后7d内心衰的发生率为19.3%。

要点3:心梗后心衰的发病机制(图1)

●心肌细胞丢失是心梗后心脏重构和心衰发生的重要原因。

●心脏重构是心梗后心衰发生的基本病理过程。

●心梗后凋亡及坏死的心肌细胞引起免疫损伤,触发严重的炎症反应,加重组织功能受损;同时,心梗后心排出量的降低引起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此外,心脏压力和(或)容量负荷增加,机械应力改变,也会直接导致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加重心脏重构,最终导致心衰

要点4:心梗后心衰的诊断

要点5:心梗后心衰的预防

●尽早实现心肌再灌注:及早开通梗死相关冠脉可挽救濒死心肌、缩小梗死心肌面积、减少心肌细胞的丢失,对于预防或延缓心衰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预防心脏重构:阻断或延缓心脏重构是预防心梗后心衰的重要环节。

●心梗后心衰高危因素的防治:积极控制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血脂代谢异常均可延缓心衰发作并延长生存期。

●心梗本身的规范化药物治疗:所有心梗患者都应接受抗栓治疗,并根据再灌注策略选择治疗方案

要点6:心梗后心衰的药物治疗

●利尿剂首选静脉用药,必要时可联合应用氢氯噻嗪或保钾利尿剂。

●有液体潴留表现的患者应使用利尿剂(Ⅰ,C)。

●除非存在禁忌,所有心梗后心衰患者均应接受β受体阻滞剂、ACEI或ARB治疗(Ⅰ,A)。

●对于NYHA心功能Ⅱ~Ⅲ级、有症状的心梗后HFrEF患者,可考虑以ARNI替代ACEI或ARB,以进一步改善预后(Ⅰ,B)。

●对于NYHA心功能Ⅱ~Ⅳ级、LVEF≤35%、已使用ACEI(或ARB或ARNI)及β受体阻滞剂治疗、仍持续有症状的患者,可加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Ⅰ,A)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khgq.com/zcmbjc/12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