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专家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教授梁东辉

记者魏静红通讯员胡琼珍伍晓丹

夏季天气闷热,一些冠心病的“老病号”会觉得胸口被石头“压着”一样,常常感到胸闷、气喘,还动不动就出汗,很是难受。对此,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梁东辉教授表示,夏季炎热,冠心病患者自我调节能力差,容易出现胸闷、出汗多等不适,严重的情况下还会诱发心肌梗死等急性冠脉事件。要缓解这些症状,日常可以对症在膳食中加入各类“参”进行调理。

高温易缺水,心梗“蠢蠢欲动”

梁教授表示,夏季不少冠心病患者确实容易出现胸闷、气喘等不适,这与几方面的原因有关。

首先,夏季炎热,人体出汗多,若没有及时补充水分,血液会处于高黏稠状态,容易出现血栓的形成,发生急性心梗。

其次,冠心病患者长期服药,往往存在气虚,夏季出汗多,其气更虚,使得血瘀更重,会引起冠心病的病情加重和恶化。

此外,夏季很多人喜欢待在空调房,“外热内冷”,温差大,血管收缩强烈,加上冠心病患者的调节能力差,本身也有冠状动脉狭窄,很容易出现心绞痛发作,严重的情况下,会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总的来说,夏季因为出汗多,人体容易缺水,而冠心病患者在缺水的状态下,就很容易被心梗袭击。”梁教授表示,冠心病患者在出汗后要及时补水。建议冠心病患者在早上起来吃早餐前,喝~毫升温开水,对预防晨起发作的心脑血管疾病有好处。

用好“参”,改善胸闷不适

夏季冠心病患者易出现胸闷、气喘的症状,改善这些症状,除了要及时补水外,还需要怎么做呢?梁教授介绍,冠心病患者有胸闷气喘的问题,多数是气虚血淤所致,改善这些症状就要适当地益气活血,其中参类的中药是比较好的选择。日常可以根据患者的体质分别用高丽参、红参、西洋参、党参(15~20克)、太子参等参制作药膳,或泡水喝,有补气养心的作用。此外,还可以加入丹参、田七等活血中药,协同改善气虚血瘀状态。

在参类的选择上,患者可根据身体虚弱的情况来选择:如果是气虚严重,又属于寒体的患者,可以吃高丽参、或者红参(2~3克);如果是气阴两虚的人,可以选用西洋参;气虚不严重,或者是心脾两虚的人可以服用党参;虚不受补的患者可以用太子参,但虚寒体质,容易拉肚子的人就不适宜吃花旗参。

此外,如果胸闷发作时,可以按压内关、神门、檀中、劳宫穴等,有助于改善症状。

按压内关

按摩劳宫

益气养阴,止住虚汗

冠心病患者在夏季除了有胸闷的症状外,出汗多也是一大烦恼,尤其是一些患者会出大量的虚汗。那么,怎样的汗才是虚汗呢?梁教授介绍,出虚汗的人在出汗后会感觉疲劳,或伴有发冷、头晕、心慌等症状;或动则大汗淋漓,即使坐着也不停冒汗;此外,如果在睡眠中不是很热也出汗,这种中异常出汗也是虚汗,中医称之为盗汗。

要改善冠心病患者爱出汗的问题,要分两种情况入手,即以白天出汗为主,或者稍微活动就出汗的多数是气虚,要补气,晚上出汗多属于阴虚,要养阴为主。“晚上出虚汗,中医称为盗汗,这类型的人多数是阴虚,要益气养阴,可以服用花旗参,还可以吃些百合、莲子、麦冬、玉竹、沙参,煲汤或煲糖水。白天出汗多的人群,可以吃些参类来补气。”梁东辉说。

此外,如果出汗多,还可以尝试做艾灸,如果白天出汗多,可以灸大椎、肺俞、心俞、肾俞、命门、足三里等穴位;如果夜晚出盗汗,可以艾灸足三里、三阴交、复溜、阴郄、气海、关元等穴位,可以安神止汗。

医生提醒

持续胸闷或是心梗

发作性的胸闷也是心绞痛的表现,如果胸闷持续不缓解就会发生冠心病的急性事件。“胸闷也是心绞痛的一种表现,心绞痛不一定都是痛,尤其是女性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的症状往往不明显,常表现为胸闷、疲劳、头晕、恶心呕吐、上腹不适、手脚麻木、全身乏力等。”梁教授强调,典型的心绞痛发作时一般持续3~5分钟可以缓解,如果症状持续存在,在含服硝酸甘油、麝香保心丸、救心丹等后还是不缓解的,同时伴有头晕、心慌、极度疲劳,四肢麻木、脸色苍白等,就要警惕是心肌梗死,要立刻就医检查和及时治疗。

转自《老人报》

图片来自网络

医院专家名片梁东辉中医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专业特长:主要致力于心脑血管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是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羊城好医生,有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擅长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脑血管病、糖尿病、肾病、顽固性咳喘、老年虚证等病症的诊治。名医门诊时间:星期一下午门诊七楼名医诊区专家门诊时间:星期二上午、星期四上午门诊六楼中医科诊区

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khgq.com/zcmbzl/9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