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4月20日,中西医结合防治急性心肌梗死高峰论坛在线上召开,会议由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内科医师分会会长、大会主席葛均波院士主持,医院霍勇教授、医院张敏州教授、上海中医院吴宗贵教授、新疆医科大学安冬青教授、中国医院胡元会教授、天津中医院毛静远教授通过网络,就提高心肌梗死中西医临床诊疗水平、规范心肌梗死中医药防治方案、促进我国心肌梗死中医药防治标准化建设、构建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循证体系等内容进行分享与讨论。余人参加线上学习。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国辰在线上云致辞: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中,中西医协同作战,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的医药卫生救治体系提出新的要求,我们要贯彻落实中央对医药卫生体系的指示精神,开展中西医结合防治,中西并重,不断提升中医药的现代化水平,为人类健康做出贡献。
葛均波院士表示,中西医结合是中国医学发展的特色与优势,是我国医学发展的必经之路,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与健康标准不断提高所带来的需求。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肌梗死优势特色明显,但缺乏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且作用机制不清。近年来,党和国家对中医药行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和有力支持,临床循证研究是核心手段之一。他谈到,今天,我们见证了由医院张敏州教授牵头的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干预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STAMP研究)研究结果,该方案可进一步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近期主要心血管事件风险,且安全性良好,这为救治急性冠脉综合征提供了新的循证医学依据。
救治和预防有效结合是现代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之一
中国胸痛中心联盟执行主席霍勇教授作主题演讲——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体系:胸痛中心的理论和实践。回顾了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体系——胸痛中心的建设,提到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的形势十分严峻,建立标准化体系化的现代医疗服务体系十分重要,而如何实现救治和预防的有效结合是现代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之一。胸痛中心历经10年发展,已形成了覆盖全国的救治网络,有效缩短了救治时间,优化了救治流程,降低死亡率。这样标准化的新型心血管疾病防治体系,是实现健康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他重大疾病防治体系在关键环节上标准化体系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参考。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历时七年,STAMP研究发现中药治疗AMI心血管事件新的循证医学依据
医院胸痛中心医疗总监、重症医学科学术带头人、主任医师,广东省抗击“非典”一等功获得者、广府文化大使、广府塑心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张敏州教授作主题演讲——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药防治循证研究。他提到:带领医院防治心肌梗死中医药研究团队一直在走中医药的国际化、现代化的循证医学的道路,传承与创新是中医方面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心梗防治团队以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的“心脾相关”理论与陈可冀院士“血瘀证”理论结合,以两位国医大师的学术思想为基石,开展临床研究与中药研发。围绕传承陈可冀院士的学术思想,提出了制定急性心肌梗死规范化诊疗方案,以提高临床疗效。
在国家中医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领导下,医院分中心的研究方向以急性心肌梗死的中医药防治为主。“我们不断推动《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的应用,不仅是希望中医的专家们可以认识并了解,更重要的是希望西医的专家们也能够认可,推动中西医结合诊疗的发展是历史的重任。同时我们也非常期待中医药能够开展更多新的循证研究、多中心的前瞻性研究。我们在心梗救治的实践中提出:急性心肌梗死救心、治心、养心三位一体新模式,得到行业内专家的肯定,也得到了国家领导人孙春兰副总理的肯定。”张敏州表示。
张敏州教授主持实施历时7年的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干预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STAMP研究)发现,该方案可进一步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近期主要心血管事件风险,且安全性良好,该研究结果于年9月发表于《CARDIOVASCULARDRUGSTHERAPY》杂志(IF4.),此前该研究试验方案于年1月发表于《INTERNATIONALJOURNALOFCARDIOLOGY》杂志(IF6.)。研究结果,为救治急性冠脉综合征提供了新的循证医学证据。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吴宗贵教授主持线上讨论。
新疆医科大学副校长安冬青教授表示,在葛均波院士和霍勇教授的带领下,全国从胸痛中心的建设到整个心血管防治体系建设的框架已经构造出来,医院模式已经走到了区域模式,尤其是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希望能够与西医同道共同参与防治与救治,从院前、院中到院后,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医学模式,把中医的端口前移,做好中西医结合的工作。张敏州教授和团队在邓铁涛教授、陈可冀院士两位国医大师的引领下,做了很多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从理论到实践,以及心肌梗死循证医学的工作都做的非常好值得学习。
中国医院院长胡元会教授提到,张敏州教授聚焦于中医药、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病,做出了救心-治心-养心的一套理论体系,希望今后与各位同道共同为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重大疾病做出贡献。
天津中医院院长毛静远教授表示,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病种的危重症,需要医生团队在专业的医学模式上不断创新,充分做好院前和院内的衔接。中西医结合是我国的特色,如何发展好、利用好中西医结合的特色是一个重大任务,为心血管疾病救治做出贡献。
本次会议不仅是一次学术交流和经验分享,更是站在中西医结合学术发展的战略高度,探讨心血管疾病中西医结合的发展道路。中西医结合是中国特有的医学模式,希望中西医结合不断推进研究,立足实践为根本,以中医药的临床疗效为基础,推动中医药循证医学发展,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医疗卫生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广府会简介
广府会是广东省广府文化研究会、广东省广府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会的统称;是专业从事广府民系、广府文化研究的省级社团法人组织,是促进广府文化事业、广府文化产业发展的交流互动平台。
愿景:创新广府文化产业生态,繁荣全球“广府商帮”经济使命:为广府增辉,为岭南添彩,为中华振兴。广东省广府文化研究会
成立于年5月17日,是省级社会组织,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统一社会信用代码:C),是全省专业从事广府民系、广府文化研究的学术性研究机构,具有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的资质。
业务范围:调查研究、讲座培训、咨询服务、技术服务、学术交流。
业务主管单位: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广东省广府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会
成立于年4月13日,是省级社会组织,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统一社会信用代码:MJKK),是全省性、联合性、非盈利性的广府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机构。成立以来,致力于团结社会各界能人智士、有关单位专注于广府民系文化产业的挖掘与开发,推动广府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增强文化与经济、科技的融合,引领广府文化产业创新发展。重点开展《广府文化产业服务标准》制订和认定工作,以及广府文化产业(链)的孵化和培育。
业务范围:开展广府文化产业调研、产业规划、产业服务标准制订等活动,向社会和会员发布广府文化产业信息,提高广府文化产业队伍素质,推动广府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等。
业务主管单位:广东省人民政府相关职能部门
广府系列定义
广府文化:通指广府民系的文化,属广府话文化带的文化。
广府话俗称白话、广东话、粤语、广州话等,英语称Cantonese。
广府:人文历史地名的简称,历代多有变迁。现代意义上的广府通指岭南承载以广府话为母语的民系所在地的称谓。
地域主要分布在珠江流域的西江中下游地区、北江中下游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涉及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五省区)。
广府人:一般指岭南早期百越族人与中原移民融合衍生的一支汉族民系,以广府话为母语,或有身份认同,受其文化祖训熏陶的人。
广府文化产业:通指具有广府文化基因的产业。
文化基因是指内化的思想理念与外在的气脉、仪规、技艺、特别的产品和特别的服务结合。产业指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实体的统称。
广府文化产业服务标准:指广府文化基因体系+产业服务标准。
广府文化产业服务标准以“文化+”的思路制定,即广府文化基因体系+经认定的企业、产品、服务、管理体系所执行的相关标准。
广府文化产业生态系统:指围绕具有广府文化基因的物质及物质主体循环再生与可持续发展体系的称谓(含地区、企业、产品、习俗、民风等人文和提供服务的方式等)。
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被誉为岭南地区三大民系文化。
广府文化是岭南早期百越文化与中原文化乃至外来文化历经千年碰撞融合中逐渐发展形成的,是岭南地区分布范围最广、最具地方人文特色的区域文化之一。广府话根源于中原雅言,含九声六调,是保留中古汉语最完整的语言,属汉藏语系的声调语言。广府话、广府文化在世界华人华侨社区中颇具通行力、影响力和美誉度。
★你我的广府会★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khgq.com/zcmbzl/12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