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规处置(即刻进行)
(1)根据病情应选择合理、舒适的体位(坐位、半卧位或平卧位),避免用力活动,以减少心脏负担,并避免体位变化的不利影响。
(2)应给予语言安慰,心理疏导,消除紧张、恐惧情绪。
(3)应即刻心电监护,及时了解心率、血压、呼吸、指氧饱和度情况;首次医疗接触(FMC)10分钟内应完成12导联(必要时18导联)心电图检查,并作出诊断报告,同时除颤器应进入备用状态。
(4)STEMI诊断一旦确立,应在FMC20分钟内完成下列处置:
①建立通畅的静脉通路,并同时同步进行静脉采血(应尽量避免肌内注射);
②可酌情考虑不同方式给氧(如鼻导管、面罩、无创辅助呼吸等);
③镇静止痛:STEMI胸痛患者如无反指征,应给予镇静止痛治疗,如静脉注射吗啡3mg,必要时5分钟重复1次,总量不宜超过15mg。根据病情需要,也可考虑应用其他镇静止痛药物,如地西泮、咪达唑仑、曲马多等。
2抗交感治疗
STEMI早期常伴高交感张力状态——高儿茶酚胺血症,如无禁忌证(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竭、低血压、低血容量及支气管哮喘)时应早期给予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等,可含化、口服、静脉应用)以降低交感张力和心室颤动阈值,防止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同时可减少心肌耗氧量和改善缺血区的氧供需失衡,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对降低急性期早期STEMI死亡率和改善远期预后均具有重大意义。
3血管扩张剂
硝酸酯类药物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供,降低心脏前后负荷,缓解缺血性胸痛。如无低血压、低血容量或心源性体克等禁忌证,应予以适量硝酸甘油舌下含服、口服或静脉应用。
4纠正低钾血症
STEMI早期常伴高交感张力状态(高儿茶酚胺血症),引起血钾转移、分布、代谢异常,导致急性低钾血症和急性相对低钾血症[某些STEMI患者血钾虽尚未降至3.5mmol/L以下,但其血钾下降幅度其实己达20%-30%以上(如STEMI发生前血钾为4.5mmol/L,后降至3.6mmol/L,下降幅度达20%),即为血钾水平仍高于正常低限水平时的相对低血钾状态],恶化已受损的心肌电生理特性,进一步降低心室颤动阈值,极易引起低血钾相关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猝死等),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及时补钾治疗。应常规监测STEMI患者的血钾水平,STEMI伴室性心律失常且无禁忌证时应即刻于近心端静脉(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给予补钾治疗,维持血钾水平4.5mmol/L,以防止低血钾相关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发生。
5抗凝治疗——早期肝素化治疗(FMC10分钟内完成)
目前临床上STEMI溶栓前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普通肝素及低分子肝素。普通肝素系高硫酸黏多糖,其分子量为~0Da,平均Da。静脉注射普通肝素后,其迅速与抗凝血酶结合,抑制凝血酶(Ⅱa因子)的活性,从而抑制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因此,普通肝素可迅即阻断冠状动脉内红血栓的发展、增大。普通肝素起效时间与给药方式有关,静脉注射即刻发挥最大抗凝效应。低分子肝素的分子量约为普通肝素的1/3,平均分子量为~Da。低分子肝素同样通过激活抗凝血酶发挥抗凝作用,但其抗凝作用弱于普通肝素。
6抗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血小板治疗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和替罗非班。各类物应用方法如下: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使血栓素A2合成减少,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目的。只要无禁忌证,所有STEMI患者均应立即口服阿司匹林mg,继以75~mg,每日1次。
氯吡格雷及替格瑞洛系PZY12受体抑制剂,通过干扰二磷酸腺苷介导血小板的活化。氯吡格雷为前体药物,需肝脏细胞色素P酶代谢形成活性代谢物,与PZY12受体不可逆结合。STEMI患者应尽早给予氯吡格雷~mg负荷剂量,继以75mg/次,每日1次。替格瑞洛具有更强、快速、直接抑制血小板的作用,且不受基因多态性的影响,尤其适合高危和氯吡格雷耐药倾向的患者。首次应用时予以替格瑞洛mg负荷剂量,继以90mg/次,每日2次。
替罗非班是静脉血小板抑制剂(血小板表面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可迅速阻抑血小板活化聚集,阻断血小板血栓形成,对于重症STEMI、溶栓失败的患者可考虑酌情应用适量替罗非班,但应警惕:溶栓同时应用替罗非班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参考文献:
国家卫生计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指南.中国医学前沿杂志.
--转自“嘉音”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khgq.com/zcmbzl/12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