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

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通常与心肌梗死范围、梗死部位是否建立其他供血途径、治疗是否及时有效有关。

溶栓治疗的病死率约8%,介入治疗病死率约4%。单纯心肌梗死的患者,若治疗及时有效,可恢复正常生活。

若急性心肌梗死期间出现并发症,病情好转后并发症可能持续存在时间较长。如既往存在其他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死亡风险相应增加,预后较差。

一、治愈性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严重时引起心肌缺血坏死的阶段,在此阶段,坏死的心肌尚无有效治疗手段恢复,且由于冠心病的病因无法根治,急性心肌梗死实际无法“治愈”,患者有再次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

对于该病来说,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缓解症状、控制病情进展是治疗的主要目标。

二、危害性

可诱发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心脏破裂,导致患者死亡;

梗死如累及乳头肌,可引起二尖瓣脱垂、关闭不全,继而引起心力衰竭,可致患者死亡;

可引起心室附壁血栓脱落,引起多脏器栓塞,严重者可致死;

坏死的心肌失去功能,可遗留心功能不全及各种心律失常,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可引起心肌变薄,在血压下膨出为室壁瘤,可导致心功能不全、血栓栓塞和心律失常。

三、康复

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患者,根据梗死范围、心功能情况,制订个体化的心脏康复计划,包括饮食、运动等,有利于患者各项功能的尽快恢复。

四、并发症

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时,常诱发全身多器官的变化,伴随一个或多个疾病表现,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常以并发症的形式出现在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过程中。

1.心律失常

由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梗死部位所支配的心肌不能正常工作,心脏正常收缩节律改变,从而出现心律失常。严重的心律失常引起全身供血功能异常,从而危及生命。

2.心力衰竭

梗死部位以外的心肌因梗死后负荷过大,大面积功能丧失,不能有效泵血,全身血液不能有效循环,危及生命。

3.休克

由于心脏功能异常,全身循环障碍,血液不能有效传达至全身,多器官缺血缺氧,为急性心肌梗死引起死亡的必然阶段。一旦发生,即使医护人员全力抢救,仍有极大可能出现死亡。

日常注意事项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的2个月内,患者再次发作或死亡的风险较高,需严格生活管理,坚持终生服药观念,医院复诊。

一、家庭护理

1.患者

规范用药

应根据医生开具的处方,每日按时服药,听从医生意见调整用药方案。

适当运动

每日适当运动,循序渐进。由床上平卧渐渐过渡到能够坐在床上,再能够站立于床旁,之后再于他人辅助下缓慢行走,直至长距离行走。

规律作息

避免熬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khgq.com/zcmbzl/11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