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是中国心梗救治日。上周五,我院心内一科吴强主任、王楚林副主任等在我院门诊举办“11.20心梗救治日”义诊咨询活动,为来诊市民免费看病问诊,向群众宣传心梗急救知识。
“心梗病人发生心跳、呼吸暂停的几率很高,因此死亡率也比较高。增强公众预防心梗发生的意识,让公众知晓对心梗病人正确的急救方法和处理方式,这是我们连年来举办‘心梗救治日’义诊活动的目的。”吴强主任介绍。
您了解“心梗救治日”吗?
据了解,我国心梗救治日定在每年的11月20日,是希望大家牢记两个“”,一方面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另一方面是把握急性心肌梗死黄金救治分钟,发病后分钟的救治尤为重要,如果在“黄金分钟”内能得到有效施救,患者康复后有望恢复大部分心肌;反之,梗死的心肌将会逐渐坏死,且耽误的时间越长心肌坏死的范围越大,预后就越差,致残率和致死率将明显上升。
通俗地说,心肌梗死是指心脏的冠状动脉某根血管堵住了,血流无法通过,这根血管所“负责”的心肌失去了血液的滋养,所以坏死了。
心梗的原因是患者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基础上,由于某些诱因致使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中的血小板在破裂的斑块表面聚集,形成血块(血栓),血块突然阻塞冠状动脉管腔,导致心肌缺血坏死。
急性心梗以胸痛作为主要症状表现,特别是中老年人,对于胸痛要高度重视。心肌梗死是急性的缺血性心肌坏死过程,临床表现为缺血性心痛,也就是常说的心绞痛,这种疼痛超过20分钟,可能就要发展成为心肌梗死了。
特别是来到冬季,天气寒冷,更是心绞痛等各类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这是由于人体在受到冷气刺激后,全身毛细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很容易形成血栓,进而导致急性心肌梗塞。特别是老年人易血管硬化,一旦血液流动受阻,加上寒冷刺激血管收缩,可能引起血液流通不畅,极易形成血栓引发心血管疾病。
寒冷季节该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呢?王楚林副主任表示,市民要养成定期测量血压的习惯,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要重视疾病治疗,按医嘱服药;饮食宜清淡,提倡低油、低盐、低糖,同时适当增加饮水量;运动要适当,不宜过早晨练,锻炼时间也不宜过长,同时要注意保暖;保持大小便通畅,避免过度用力,诱发急性心血管疾病;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心情,切忌狂喜、暴怒、忧郁、悲伤和惊恐。一旦感觉胸痛、胸闷,要及时送医。
我院积极响应国家快速救治心血管疾病号召,年成立粤东首个“胸痛中心”,年挂牌成立“揭阳市胸痛中心”,随后我院胸痛中心接连获省、国家认证,成为我市第一家获国家级认证资质的胸痛中心。
为方便患者能以最短时间、最快速度就诊,我院开通全市胸痛热线电话8899。市民一旦感觉胸痛、胸闷,要立即拨打我院胸痛热线电话8899,及时送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khgq.com/zcmbyy/14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