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65岁,因急性心梗入院,心电图提示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
入院常规超声检查,听诊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全收缩期杂音。
超声提示后室间隔近心尖部可见左向右分流,分流速度约cm/s。
二维下大体测量回声中断区约0.51cm。让我们再看一下其动态图像。
诊断还是非常容易的,是急性心梗后室间隔穿孔(ventricularseptalruptureafter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是心肌梗死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自然病程凶险,即使在外科手术的干预下仍有较高的病死率,让我们复习一下相关知识。
急性心梗后室间隔穿孔,年Latham首先描述了这种病理改变,年Brunn首次做出临床诊断。
其发病多见于首次心梗,多发生于心梗后的一周内,通常认为在心梗后2周为高风险期。室间隔穿孔后,引起突发性心室水平左向右分流,如不及时干预,死亡率很高。穿孔多发于(60%)前间壁,少数发生于后间壁(20%)。左前降支第一分支的近侧突然堵塞,形成大面积心肌梗死,累及室间隔和心尖,易导致室间隔后下部穿孔,可同时伴有左心室室壁瘤,病情恶化,出现心力衰竭。
超声是诊断心梗后室间隔穿孔方便快捷的诊断方法,特别是对于急性心梗后一周之内的患者,一定要想到穿孔的可能性,对心梗部位进行全面多切面扫查,确定穿孔部位和大小、左右心室功能,评估左向右分流量等。对于经胸超声图像不清晰的患者,结合剑突下仔细扫查,重点观察心梗后有无附壁血栓、室间隔穿孔、乳头肌断裂或功能不全等并发症。
VSR治疗主要包括内科药物治疗、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体外膜肺氧合(ECOM)、介入封堵和外科手术治疗。
欢迎扫描下方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khgq.com/zcmbyy/12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