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症状 http://m.39.net/pf/a_6344211.html

“防治急性心梗打造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平台,[].医师报,-3-29(18)”

3月初,首部《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发表于《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指南制订的主要负责人张敏州教授表示,指南采用当前国际公认的证据质量分级的GRADE方法,对证据体系进行客观的评价,以便临床应用,希望能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及提高AMI中医药临床诊疗水平,规范AMI中医药治疗和标准化建设。

院士寄语

陈可冀院士

自年GordonGuyatt教授在JAMA杂志上发表第一篇循证医学(EBM)文章,正式标志着循证医学的诞生。循证医学着力解决临床问题,结合当前最佳证据、患者价值观、意愿及临床医师经验后,做出最佳的决策。随后的20多年里,循证医学以其独特的视角,科学的方法和创新合作的模式不断发展,推广最新研究成果及治疗方案。

临床指南作为连接证据及医学实践的重要桥梁,在循证医学中有着重要作用及地位。国外在循证医学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制订、发布及更新指南,带来了如心血管疾病领域中最新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极大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死亡率,减少了相关并发症的出现,惠及众多患者。中医临床诊疗核心是“辩证论治”,其诊疗方案是动态、灵活的,体现临床医师个体化经验及地域性特点,目前没有统一、规范的治疗方案及中药方剂,临床取得的疗效也不尽相同,加之我国中医药相关的临床指南制修订工作起步较晚,中西医结合循证体系构建任重而道远。

——中国科学院陈可冀院士

急性心梗救治任重道远中医药大有可为

医院心内科葛均波王蔚

葛均波院士

随着社会飞速发展,中国人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逐年增加。据统计年AMI死亡率在农村地区约70.09/10万,城市地区约56.38/10万,农村的病死率明显超过城市。如何提高AMI的救治率,是中国医者所面临的艰巨任务。

AMI的治疗原则就是尽早开通病变的血管,挽救濒死的心肌,缩小梗死面积,降低病死率。目前最主要手段依然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药物治疗(溶栓治疗)。而影响其救治的很大因素是患者的知晓率低,就诊延迟和院前急救。为此,我们率先为AMI患者开通急诊绿色通道,尽量缩短从患者就诊至PCI开始的时间。年起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逐渐论证通过了多家胸痛中心,建立了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已经医院。同时,年8月笔者团队在国内完成首例完全可降解支架的植入术,迎来了介入手术的第四次革命。目前,笔者团队研制的新一代完全可降解支架Xinsorb(BVS)已完成临床研究,正在申报上市。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给患者带来更大获益。

虽然再灌注治疗大大提高了AMI患者院内生存率,但是依然面临各种难题。如溶栓引起的出血,PCI术中无复流现象,缺血再灌注损伤,支架内血栓形成,支架术后再狭窄、再闭塞等等。心肌的微循环障碍,PCI术后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心梗患者的康复治疗近来也备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khgq.com/zcmbyy/104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