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第一的医院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schedule/
年6月29日,医院便民门诊处,患者在挂“一元门诊”。新华社记者央秀达珍摄新华社西宁7月2日电题:青海创新举措为民众看病提供更多便利新华社记者央秀达珍65岁的李殿华患糖尿病已有10余年,每两周就要到青海西宁市第一医疗集团总院门诊部内分泌科开一次药。她记忆中,以前挂号不仅贵,而且难。而现在,通过青海的“一元门诊”政策,李殿华没费多大周折就开好了药,“不仅方便,还只要一元钱,也不用排大队了。”很长一段时期,在中国一些偏远地区,优质医疗资源总量相对不足,分布不均衡,导致医疗服务体系格局与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之间出现了不适应和不匹配情况。年1月7日,在青医院,患者家属向医护人员咨询相关信息。新华社记者央秀达珍摄年,中国在新医改中提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十几年来,各地持续推进深化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改革,让患者感受到更多“获得感”。设立“一元门诊”,就是中国偏远省份青海的具体举措之一。此前,国家和青海通过药品集中采购降低了价格,有些药品价格不到1元,但患者到医疗机构购药却要支付最低7元的诊察费。年4月1日起,青海在全省各级公立医疗机构增设“便民门诊诊察费”医疗服务项目,对单纯开药及定期检查的患者,每次收挂号费1元。西宁市第一医疗集团总院门诊部副主任朱雅楠说,需要定期开药的患者,持就诊卡可直接来医疗机构挂“一元门诊”,医生按医嘱给患者开药。“一元门诊”医生虽具有处方权,但不给患者做诊断、不调药;患者有什么健康问题咨询,医生会随时解答。“对不需要调整或提供新治疗方案的复诊取药及检查服务的慢性病、特殊病患者,这项政策既节省诊察费、缩短排队时间,又降低了就医成本。”青海省医疗保障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处处长张青元说。截至目前,青海省级12家医疗机构已全面推开“一元门诊”。张青元说,医院为例,年1月至5月,“一元门诊”挂号患者人,较从前为患者节省资金37.02万元。从“活得更长”到“活得更好”,从“能看上病”到“早发现病”,从“治好病”到“不得病”……中国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让更多民众能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十三五”期间,中国卫生人员总数从多万名增长到万名;中国总诊疗人次由年的76.9亿人次增加到年的87.2亿人次;围绕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两大核心,开展了15个重大专项行动。年1月7日,在青医院,医生陈礴向术后患者询问病情。新华社记者央秀达珍摄“看病贵”问题是医改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1月1日起,国家集采冠脉支架正式落地北京、湖南、青海等18个省区市,原本动辄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冠脉支架如今下降至元左右。张青元介绍,国家组织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是治理高值医用耗材价格虚高、流通乱象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深化医药领域集中采购改革的关键一环。记者在青医院走访发现,患者就医负担由此明显减轻,医生使用得心应手,冠脉支架质量、供应均有保障。不久前,64岁的郭大伯在家时突然浑身冒汗并伴有胸口疼痛,医院就诊后被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征得家人同意后,主任医师陈礴为郭大伯植入了3个冠脉支架。郭大伯使用的冠脉支架是此次集采中选的支架之一。“听说这种支架,以前一个近万元。现在便宜这么多,给我们减轻了就医负担,真是一项好政策。”术后的郭大伯竖起拇指称赞。张青元表示,药监部门会对冠脉支架的生产、流通、使用进行全周期质量监管,每一个冠脉支架都有标识码,从生产到使用都能全程进行追溯和监管。中国多措并举破解医改这道世界性难题,偏远地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正在得到缓解。从维护全民健康和实现国家长远发展出发,中国正在铺设一条以人民为中心的“健康之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khgq.com/zcmbwh/154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