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朋友推荐35岁的小房找我看病,说是4天前出现胸骨后憋闷,疼痛明显持续了40分钟后逐渐缓解,整个1天都不舒服。自认为是肺部疾病,医院呼吸科就诊,查肺功能和胸部CT未见异常,心电图窦性心律–Ptf阳性。呼吸科除外呼吸相关疾病,建议到心内科就诊,小房辗转找我就诊。
分析这份心电图可见患者窦性心律,III、AVF导联可见病理性Q波,T波导致,呈亚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追问患者病史,患者给我说了胸骨后憋闷、疼痛的症状,持续1天,逐渐缓解。
图1
我真的替小房捏一把汗,年轻的生命有可能定格到35岁。小房得了心梗没有在意,没有及时到相关科室第一时间就诊,整个发病期间都过去了,还在四处乱投医。没有经过治疗的心肌梗死最高死亡率25-30%。裸奔的小房只是运气好,逐渐挺过来了。我及时给患者交代病情,面临的风险,第一时间给患者办了住院手续。
回想小房就诊的过程,小房面临的就诊漏诊谁之过?
胸痛中心建设如火如荼,医务人员和卫健委发布相关文件,提高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再灌注率,挽救患者生命,作医院医疗质量十大目标之首。
全国各级卫健委和医疗机构已行动起来,以创建胸痛中心为抓手,提升整体胸痛救治为目标,正在落实到各项行动中。可是,小房的漏诊仍然存在,究竟有哪些原因?
第一,国家健康教育和媒体宣传不到位,存在明显科普宣传脱节现象。我们尽管媒体朋友也配合国家卫健委和医疗机构进行相关科普宣传,但是系统性不够,宣传密度不够,没能够在广大人群和患者朋友中形成共识,真正了解胸痛,相关疾病,有哪些症状?如何自救,如何就诊?希望各位朋友能够加进来,共同推荐相关建设和科普教育。
第二,疾病的复杂性和了解疾病的关键环节。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是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也是发现最容易的疾病,通过症状就能对60%以上的患者进行诊断,准确率高,加上心电图对于心肌梗死的准确率达到95%,心绞痛的准确率80%,能够挽救大多数的患者。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有哪些典型症状呢?
如下图所示:身体眼睛以下,肚脐以上部位出现憋闷、疼痛,烧灼感、梗阻感、咽部不适,消化道不适、肩背部疼痛、牙疼等相关症状。
上述症状多在运动时发作,休息时缓解,一旦症状持续超过半小时不缓解,要想到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一旦出现要就地休息,及时拨打“”医院“胸痛中心”就诊。
温馨提示:切勿存在侥幸心理,存在挺一挺,等一等,医院就诊这些情况。
图2
可能朋友们会说,太难了怎么记得住,下面简单总结一下:
一个中心(胸骨中上段),
上下一条线(上至咽部下至剑突);
放射到三片(左肩、左前臂尺侧、下颌)。
梗死性心绞痛与心绞痛的区别
●程度更重
●时间更长(>20分)
●药物(硝酸甘油)不缓解
第一,患者因素。患者大多数人都过于自信面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没有正确的认识,总认为心血管疾病是老年病和青中年无关。
小房就大意了,认为是呼吸系统疾病。没有基本的健康理念,对各种风险因素和危险信号没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上述的案例分享就表明了小房对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发病相关的症状没有明确的认知。而回归当下,有些患者朋友会认为医学那么复杂,我怎么能学会呢?
其实你只要提高警惕,认真学习,平时稍加注意,上面心绞痛和心梗症状很容易识别,就不会冒太大的风险了。
第二,提醒各位医生朋友,了解专科知识的同时需要及时了解兄弟科室的主要疾病情况。这样才能够给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避免出现漏诊和误诊,耽误患者病情,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其实每个人对知识的认识都是片面的,都像那个摸象的瞎子,只有大家齐心合力,才能了解全貌,共同筑劳心血管疾病和胸痛中心等相关疾病的防治网络,切实避免小房面临的问题和风险。
胸痛中心建设,永远在路上!祝愿各位朋友身体安泰,幸福美满!
以上需要大家牢记在心,这是一位老专家的忠告,希望能够给您的就诊提供帮助,祝大家就诊顺利,心情舒畅,身体康泰!
END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分享朋友圈让更多人受益~
最后提醒大家,请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khgq.com/zcmbwh/12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