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晚,我院心内科介入团队成功实施了六盘水市首例心肌梗死患者“药物球囊扩张术”,打破了常规需金属支架介入植入血管的模式,开创了我院“介入无植入”新时代,填补了六盘水市在该项技术领域的空白。
接受该手术的患者是来自盘州市羊场乡52岁的刘大哥,3年前他曾因脑出血遗留左侧肢体偏瘫,此次因胸痛10小时入院,诊断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冠脉造影提示:回旋支近中段狭窄达85%(前后相对正常血管节段管腔直径约2.5毫米),情况紧急!
手术医生王静副主任(右)、张习敬医生(左)
我院心内科副主任王静带领冠脉介入团队连夜为刘大哥进行手术。考虑到他年纪尚轻,为减少其接受常规金属支架植入术后需长期服药的负担,经与家属充分沟通,团队决定为其实施较为先进的“药物球囊扩张术”,该手术的原理是:将纤细的药物球囊迅速通过患者手臂动脉,上行到其心脏病变狭窄梗阻的靶血管,标准压力下扩张的球囊将梗阻血管撑开并利用球囊的张力把其外附着的药物贴附溶解到病变血管上,让药物膜尽可能多的进入冠脉血管内皮,达到抑制内皮增生、保持管腔通畅的目的,血管重新恢复血流解除狭窄梗阻后拔出球囊,患者体内不会留下任何植入物,术后只需短时间服用抗凝药,也不影响患者进行其他必须的外科手术。
尽管是六盘水市首例,但因为王静及张习敬医生之前已经在外院进修和工作中多次开展过此项操作,术中颇为顺利。术后造影提示:狭窄的血管已经完全充盈恢复至正常血流,无明显残余狭窄,边缘无夹层血栓等,患者反映良好。
据王静副主任介绍,“药物球囊扩张术”是心梗患者的又一个福音,尤其对于曾经接受过支架植入后再发生狭窄、冠脉分叉病变难以双支架处理或血管过于细小不适合支架植入的冠脉病变,以及不能耐受长期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老年患者或者较为年轻的患者,对金属异体支架抵触的患者,为提高术后的生活质量,药物球囊扩张无疑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在国内较大心血管中心随访下来,药物球囊处理病变,远期随访效果不次于支架植入。
据悉,我院心内科介入团队自年5月开展急诊(24小时×天无休)冠脉介入诊疗以来,陆续开展冠脉支架植入余例,造影多例,在该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业务进展迅速。手术数医院中位于前列,与此同时,我院心内介入团队拥有2名PCI术者,4名冠脉造影术者,医院中结构合理,人员搭配合理,技术力量雄厚。更重要的是,全年无休全天候应诊,随时为冠心病急症患者急诊检查和手术,大大缩短了盘州地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就诊时间,有效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
我院积极开展和引进新设备、新技术,致力于为盘州市及周边地区的百姓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该技术的成功运用,将挽救更多患者生命,造福更多百姓。
术后的刘大哥恢复得很好,很快就会出院
科普时间:
药物球囊扩张术——一种不留异物于血管内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新方法
以往单纯球囊扩张术和金属裸支架植入因为较高的近期、远期再狭窄率(约20-30%)已很少采用,现在普遍采用的药物支架植入,即在原裸金属支架上涂上雷帕霉素等药物,以降低术后的再狭窄率(约5-10%)。但支架一旦植入体内将无法取出,为了预防支架内再狭窄,需长期甚至终生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患者面临胃肠不能耐受甚至出血风险增大的问题。近来新型的生物可吸收支架,由于适应症问题和临床研究随访发现血栓事件增加,随访数据不尽人意,未能得到广泛推广。
如何既能长久解决狭窄病变,又不在病人体内留下异物,即“介入无植入”一直是介入医生和科学家所追求的。药物涂层球囊就在这样的理念下应运而生。将抑制过度内皮增生、预防狭窄的药物涂在球囊上,将球囊送至病变处扩张,涂层药物释放至血管壁,从而解决冠脉血管即刻狭窄,同时又能预防和降低远期再狭窄。
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治疗,目前可根据病情需要和患者意愿进行选择,可考虑使用药物涂层球囊治疗的病变血管包括:支架内再狭窄血管病变,弥漫性狭窄血管病变,分叉血管病变,复杂血管病变,急性心肌梗死继发血管病变,相对细小血管病变,不能长期使用双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患者的血管病变等。
感谢我院心内介入团队组建以来,全年全天无休为心梗、冠心病、心律失常等患者保驾护航,挽救生命,创造了一个个生命的奇迹!
我们以你们为傲!替患者跟你们说一声:辛苦了,亲爱的白衣战士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khgq.com/zcmbjc/11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