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临床工作中,时不时会碰到心电图提示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无论怎么仔细询问病史,既往都没有明确的胸闷、胸痛等心梗相关表现。这类患者有时看起来「奇怪」,难道都心梗了自己还不知道?

其实,这类心肌梗死并不奇怪,而且比想象中常见得多。它有专门的名字,无痛性心肌梗死或无症状性心肌梗死(SilentMyocardialInfarction,SMI),因心梗时症状轻或不典型而未被察觉。SMI是缺血事件对心脏无声的重击,与有症状的心肌梗死(ClinicallydocumentedMI,CMI)一样提示不良预后。

在最近一期Circulation杂志(May31;)刊登了ARIC研究(TheAtherosclerosisRiskinCommunities)关于SMI的相关数据[1],发现SMI占总心梗人数的45%,CMI为55%,其中白人较黑人更倾向发生CMI(5.04vs.3.24每千人年)。借此东风,和大家分享下SMI的相关内容。

定义及诊断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我们先来看下「无痛性心肌梗死」的定义。看似陌生的术语,其实年代久远,早在年Herrick就描述过这一临床现象。而在半个世纪之前,就有学者在多项大型临床试验中观察到有相当部分心梗患者是「事后」发现的,回顾病史并有没有明确的心梗表现,其中包括了极其老牌的Framinghan研究[2]。

然而,如何严谨地定义无痛性心肌梗死比较困难。单从它英文及中文名字的「多样性」就可以看出来,常用的英文名包括:

SilentMyocardialInfarctionAsymptomaticMyocardialInfarctionPainlessMyocardialInfarctionUnrecognizedMyocardialInfarctionUnrecognizedQ-waveMyocardialInfarction

而在中文,则称为「无症状性心肌梗死」或「无痛性心肌梗死」。

这些名字中,最客观的是UnrecognizedMyocardialInfarction。「Unrecognized」,换句话说就是「未察觉的」。而未察觉的内涵,可能是真的没有症状,也可能是出现心绞痛之外的症状(腹胀、头晕、出冷汗等等)或者是心绞痛的痛闷感很轻,但是患者或者医生不觉得是心脏的问题。

最具有实操性的是UnrecognizedQ-wavemyocardialinfarction,心电图连续的导联看到病理性Q波,但是没有明确的心梗病史表现,就可诊断。然而这个定义有三点局限。

第一是单以病理性Q波诊断心肌梗死有一定的假阳性。Q波在传导阻滞、旁路、心肌病、肺心病甚至正常变异等等情况均能见到。

第二,相当部分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没有Q波,如非ST段抬高心梗,只有15%的非ST段抬高心梗最后出现Q波。

第三,除心电图外,心肌梗死还可以通过心脏彩超、MR及核素诊断。因此,UnrecognizedQ-wavemyocardialinfarction既有实操性,又有局限性。

而中文的翻译,无论是「无症状」还是「无痛性」心肌梗死,都似乎不太客观。本文先用无痛性心肌梗死这个更为广泛的名字,继续与大家分享。

上文提到,ECG虽然简单,可操作性强,但用Q波诊断SMI是有漏洞的。那我们看看心脏彩超、心脏MR这两项检查手段是否更优。

研究发现,在有Q波的心肌梗死中,只有12%的SMI和53%的CMI心脏彩超有明显的室壁运动障碍[3]。因此,心脏彩超诊断心肌梗死敏感性较低。在日常是能碰到心肌梗死的患者彩超没有报室壁运动障碍,这并不是彩超医生水平不行。心脏彩超并不是发现SMI较好的手段。

心脏延迟增强MR(DE-CMR)是目前诊断心肌梗死非常精准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它能识别出99%的Q波心梗及91%的非Q波心梗,并且能较好地评价心肌梗死的面积[4]。

有研究纳入了例冠心病患者,发现其中33%的患者MR有局灶钆延迟强化(lategadoliniumenhancement;LGE),提示有心肌梗死。而这些MR提示心梗的患者只有20%心电图出现Q波,80%没有Q波。这种无症状也没有Q波的心梗,又叫UnrecognizednoneQ-waveMI,相比无LGE的患者,死亡风险高11倍,心血管死亡风险高17倍[5]。

因此,在SMI的诊断上,心脏MR无论是敏感性还是特异性,都应该高于心电图。但因为「门槛」较高,在临床研究及日常临床工作中使用仍较少。

SMI的定义是纷繁而缺乏准绳的,定义都不清楚,往下就更难谈清楚了。个人觉得SMI的概念这样总结可能是合理的:有明确心梗证据(心电图、心脏彩超、MR及核素)但缺乏心梗病史表现。

SMI发生率远高于想象

开篇提到,SMI的患者有时会被认为是「奇怪」的,怎么心梗了自己都不知道。其实,SMI一点都不「奇怪」,也不少见。许多大型临床研究(见table1)表明,SMI占心梗患者的比例平均高达30%~40%左右(定义不一致导致发生率变异较大)。

而最近发表的ARIC研究中SMI比例为45%,在某些人群,比如黑人男性中,SMI的比例还要高于症状性心梗(CMI)。也就是说,SMI的比例和CMI差不了多少。

图1表格引用自Prevalence,ConsequencesandImplicationsforClinicalTrialsofUnrecognizedMyocardialInfarction.AmJCard;;:e9,18

临床上觉得SMI较少,这与认识不足及思维惯性有很大关系。心肌梗死的典型表现为持续时间长、程度剧烈的胸痛,心肌梗死疼痛的时间和程度是其与普通心绞痛鉴别诊断的重要项目。

这也带来了一些错觉:既然心肌梗死以剧烈持久的疼痛为特征,而「不痛」的心梗自然而然就归为「奇怪」。实际上,「不痛」的心梗占了近一半。笔者认为,既然SMI占了心梗接近半壁江山,临床医生与相关教材有理由增加对SMI的







































长沙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北京哪个医院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khgq.com/zcmbhl/1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