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个病历,我觉得值得学习研究一下。

患者向某某,男,57岁

因“间断胸痛3天,加重3小时”入院。医院转入我院,当地心电图提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患者在当地心电图诊断为急性心梗后,立即给予阿司匹林mg,替格瑞洛mg口服,肝素0U静脉推注。

患者既往只有高血压病史3年,间断服用降压药物,很多时候患者自己忘记就没有吃,血压控制不详。

对于急性心梗患者,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心肌。转入我院后立即进入导管室。冠脉造影提示右冠中段95%狭窄伴血栓影,加注肝素抗凝,开通右冠并植入3.5X28mm支架1枚,术后患者胸痛症状缓解。

术后第二天早晨,检验科电话回报危急值:血小板计数(PLT)5X10^9/L。昨日患者术前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X10^9/L)正常,这什么情况?

不到一天的时间,PLT怎么减少了这么多,血小板到哪里去了?

这是个急诊PCI的患者,因为冠脉血栓负荷重,除了口服阿司匹林+替格瑞洛双联抗血小板外,还持续泵入替罗非班强化抗栓。

现在血小板这么低,自发性出血的风险极高,需要停用抗栓药物;可是术后还不到24小时,如果停用抗栓药物,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也会增加,这……可真是进退两难:要不要停抗栓药物呢?

当时直接请示科主任询问怎么办

“PLT<10*10^9/L,为极重度减少,有脑出血等危及生命的出血风险,停用所有抗血小板药物,化验血型。

主任亲自去询问患者病史,重新体格检查,观察皮肤及口腔黏膜有没有出血倾向。

幸好这个患者以前没有其他系统的疾病,也没有服用其他药物史。目前无不适主诉,穿刺点及全身皮肤粘膜无瘀点瘀斑,无咳血、呕血、黑便、尿血。

目前出血倾向不明显,嘱患者严格制动,监测血压、心率,维持血压、心率波动正常范围内。

下一步措施:打电话给检验科,复查血常规,加做一个外周血涂片,镜下观察有没有血小板聚集;用一个枸橼酸抗凝管采血重新送检血常规,除外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

半小时后接到检验科的危急值回报:PLT测不出,外周血涂片未见血小板聚集,并且视野下一个血小板也没找见。

无血小板减少症病史,短时间内血小板计数急剧下降,有应用抗栓药物因素,考虑药物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可能性大。列一下该患者的用药清单,整个治疗过程中用到的可能致血小板减少的药物包括:

阿司匹林mg口服

替格瑞洛mg口服

肝素IU急诊手术应用

替罗非班12mg术后持续泵入

这四种药物,哪一个是“扼杀”血小板的凶手呢?

目前的文献报道,阿司匹林或替格瑞洛致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极低,且多表现为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目前考虑肝素和替罗非班诱导的血小板减少可能性大,以前也看到过这方面的报道。

现在我该如何区分了,我查阅了相关文献及指南。

肝素是罪魁祸首吗?怎么判断?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HIT)发生率为1%左右,分为Ⅰ和Ⅱ两型。Ⅰ型HIT较常见,为非免疫性反应,血小板计数下降幅度较小,一般不会<60*10^9/L,不会出现出血和栓塞并发症,无需停用肝素制剂,血小板可自行恢复。

但Ⅱ型HIT需要引起重视,为免疫介导的抗体反应,应用肝素后血小板被激活产生血小板因子4,肝素与之结合形成肝素-血小板因子-4复合物。该复合物与邻近血小板结合,导致更多血小板活化、聚集,释放血小板因子4和促凝促炎微颗粒,产生大量凝血酶。此过程周而复始,一方面使血小板数量急剧下降,另一方面导致矛盾性血栓形成。

临床表现为应用肝素后的5-10天,PLT明显下降(降幅>50%)。但是,虽然PLT明显下降,出血并发症并不多见,更多表现为血栓栓塞事件,可导致危及生命的血栓栓塞综合征,包括心、脑、肢体血管的血栓形成和肺动脉栓塞等。

目前临床上根据血小板减少幅度、出现时间、是否有血栓形成及血小板减少的原因4个方面来预测HIT(4T’s评分)。其中,血小板减少出现时间对于HIT鉴别诊断意义较大。

替罗非班诱导的血小板减少,表现如何?

替罗非班属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抑制剂(GPI)类抗血小板药物,GPI类药物诱导的血小板减少(GIT)发生率为1.1%-1.9%,重度GIT(PLT<50*10^9/L)的发生率为0.2%-0.5%。

国内报道的替罗非班诱导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0.5%-2%左右,明显低于阿昔单抗。GIT的发生机制尚未清楚,主要考虑免疫介导可能性大。替罗非班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结合使后者构象发生改变,形成新的抗原决定簇,被肝脏或血液中预存的抗体识别、清除。

需要强调的是,发生过GIT的患者,因其体内依然存在可导致GIT的抗体,故此后仍需禁用替罗非班。

GIT一般发生在用药后1-24小时内,且PLT在停药后1-6天内即可恢复至正常范围。与HIT不同,出血常常是GIT的唯一症状,从皮肤黏膜出血点至严重的脑出血不等,部分患者伴有发热、呼吸困难、低血压甚至严重的过敏反应。

该患者首次应用替罗非班,持续泵入20小时后PLT从正常范围内将至几近为0,且不符合HIT诊断,故考虑替罗非班诱导的血小板减少。

PLT这么低,能不能输注血小板?

临床工作中遇到药物诱导的急性重度血小板减少(药物暴露24小时内PLT≤20*10^9/L),决定是否输注血小板前一定要鉴别诊断Ⅱ型HIT。

这是因为,Ⅱ型HIT患者输注血小板会加剧免疫反应,产生更多的肝素-血小板因子-4复合物、激活更多的血小板、形成更多的血栓,导致更多的栓塞。

因此,Ⅱ型HIT的治疗不建议输注血小板,或者可以根据临床情况在激素冲击治疗后酌情考虑输注血小板。而急性重度GIT,若合并活动性出血或PLT≤20*10^9/L,要考虑输注血小板。也有个案报道应用丙种球蛋白和激素冲击抑制免疫反应,但尚无足够证据支持。

1周后患者接受了择期介入治疗,术中应用肝素IU,术后复查PLT正常(图2)。进一步证明,该患者的血小板减少与阿司匹林、替格瑞洛、肝素无关。

总之,短时间内PLT急剧下降,若存在相关药物暴露因素,要考虑药物诱导的血小板减少可能。停用抗栓药物是治疗药物诱导的急性重度血小板减少(药物暴露24小时内PLT≤20*10^9/L的基石。考虑输注血小板前需要鉴别Ⅱ型HIT。Ⅱ型HIT可引起PLT急剧下降,临床表现以血栓栓塞为主。根据指南推荐可采用4T’s评分协助鉴别诊断。Ⅱ型HIT的治疗不建议血小板输注。替罗非班的临床应用逐渐增多,临床医生需要警惕GIT的发生。替罗非班应用24小时内需要监测PLT。若无出血倾向,PLT<50*10^9/L需要停用替罗非班,PLT<20*10^9/L需要考虑血小板输注。若合并活动性出血,需要根据出血量、出血速度、出血部位酌情输注红细胞和血小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khgq.com/zcmbzl/149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