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扩散的症状 https://m-mip.39.net/nk/mipso_4440896.html

1.Cu2+的氧化性比H+强,且硫酸铜溶液中Cu2+浓度远比H+浓度高,为什么钠投入溶液中时,与H+反应?

一种看法:钠投入硫酸铜溶液引发的反应有四种可能---还原水中氢、还原水合铜离子,与水作用生成的氢氧根离子和铜离子结合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后者受热分解成黑色氧化铜。使用适当浓度的硫酸铜溶液可以同时观察到这些现象,当然各反应发生的程度不同。在硫酸铜溶液很稀时,见到的几乎都是第1、3种现象。

钠可以直接和水分子反应,未必都是通过水电离生成的氢离子反应,虽然钠还原氢离子、铜离子的趋势大于还原水,但溶液中水分子浓度比氢离子、铜离子大的多,且溶液中的铜离子是水合离子,因而,钠和水的反应几率、速率要大的多。只有在铜离子浓度较大时,可以观察到铜离子被还原为暗红色的泥状铜单质。

2.在化学1课本中,对氢氧化铝与碱的反应描述:氢氧化铝能与强碱或强酸反应。但我们通过实验证明氢氧化铝能与较高浓度的氨水或加热下反应,并且溶解。还有,金属铝能与较高浓度的氨水反应(稍稍加热效果更好),并有气体发出。该如何来看待这些问题?

一种看法:高中教材没有说明金属铝能否与氨水反应。据实验,金属铝能与较高浓度的氨水---28%---作用,加热反应较快,并有较多氢气放出(可以点燃)。用10%或更稀的氨水则不反应。实验证明,铝在碱性比较强的水溶液中能和水持续作用一段时间。碱性比较强的水溶液中有一定浓度的氢氧根离子,可以推断,它能溶解铝和水作用时在表面上生成的氢氧化铝,使之转化为偏铝酸根离子,使铝和水的反应能持续,直至碱性减弱到一定程度,氢氧化铝不再溶解,反应才无法进行下去。有人实验证明,氢氧化铝不仅能被强碱溶液溶解,也能被较高浓度的氨水在加热下溶解。这也和上面的解释吻合。

用氨水和铝盐溶液作用生成的氢氧化铝,又为什么不能溶解于过量氨水呢?是由于,反应混合物中含有较高浓度的铵根离子,抑制了加入的过量的氨水的电离,使溶液中pOH难以达到使氢氧化铝转化为偏铝酸根离子的要求。

那么,溶液中pOH在什么数值以上,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铝才能转化为偏铝酸根离子呢?查表,28%-30%的氨水,浓度约为14-15mol/L,c(OH-)=0.mol/L,pOH-≈1.8,pH-≈12.2;10%氨水约为6mol/L,c(OH-)=0.mol/L,pOH-≈2,pH-≈12。

如果上述推断合理,用pH12的强碱溶液和氢氧化铝作用,应难以溶解氢氧化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khgq.com/zcmbwh/111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