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汹涌而至的新冠感染重症高峰,重症医学科肩负最艰难的攻坚任务。
1月7日上午,刚刚阳康就返岗日夜医院重症医学科学科带头人、东莞市“最美医生”蔡立华突发心肌梗死,知名心内科专家郭素峡博士为他紧急实施介入手术打通血管,抢回一命。
就在1月6日,医院为应对重症高峰而新设的感染二区开科,那时,蔡立华就已经出现胸痛、大汗的症状,当晚胸痛再发加重,而他还以为是慢性胃炎复发,根本没时间认真去做个检查。
郭素峡说,心肌梗死死亡率高达30%,蔡立华的右冠状动脉完全堵塞,左冠状动脉堵了90%,情况极其危险,“他太能忍,要是普通人早就晕倒了,这个发病跟他阳康不久高强度工作有一定关系。”
01压力如山
蔡立华今年54岁,从年7月湖南医科大学毕业来到医院至今整整30年,其中的20多年他一直在重症医学科,年1月担任重症医学科主任,年1月起担任重症医学科学科带头人。
多年来,蔡立华带领团队积极参与市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危重症病人的救治,每一次急难险重的救治任务中都有他们的身影。可以说,他和他带领的团队是通常是东莞医疗救治的“最后一道防线”。
年初,新冠疫情刚暴发时,东莞医疗救治“最难啃的骨头”“最难搬的大山”都住在医院ICU内,蔡立华“预判1个患者可能会死亡时,还有9个危重症患者正在抢救。”他压力大得快崩溃了。
随着疫情防控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上个月开始,医院ICU迎来重症高峰,综合ICU很快住满,最危重的病人都收到了这里;ICU不得不增设床位来分级收治。
1月5日上午10时,刚在综合ICU查完房出来的蔡立华准备到休息室换身衣服,他脸色发黑,双眼布满血丝,他说,“有的病人情况还是相对较重的,有的还要上呼吸机、上ECMO。”他又一次压力如山。
02
“轻伤不下火线”
重症救治难度极大,尤其是医院ICU收治的都是全市各镇街转过来的最危重的病人。不过,久经病毒性肺炎考验,一次次创造奇迹,危重症救治经验最丰富的蔡立华团队这次的成功率依然不低。
这背后是重症医学团队顽强拼搏的毅力。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沈利汉博士是蔡立华的拍档,他说,过去的一个月,ICU的20来个医生几乎都病倒了一遍,这个挑战史无前例,对重症救治是雪上加霜。
这背后是重症医学团队日夜不息的奋战。ICU团队轻伤不下火线,度过感染急性期后身体仍然疲惫、仍然乏力的医护人员纷纷赶回来上班;人手不足,ICU团队就延长工作时间,确保重症救治不会耽误。
这背后是“全院一盘棋”全力以赴协作。医院将曾在ICU轮转过、有一定重症救治经验的医护人员抽调而来支援,部分缓解了人手压力;想方设法购置各种救治设备、药物,做好重症救治的各项保障工作。
在救治团队的不懈努力下,越来越多的重症、危重症患者开始好转、康复,不少80多岁、90多岁的老人都被治愈。尽最大的努力,让更多患者渡过难关,活下去——成为蔡立华和所有医护人员最大的心愿。
03
争分夺秒
蔡立华肯定没想到,有一天他也会需要一张床位。1月7日上午10时55分许,连续吃了两天胃药依然感觉难受的蔡立华,来到心血管内科找学科主任郭素峡,郭素峡给他做了心电图,“感觉不太正常”。
郭素峡马上安排,“先查下心肌酶,过半小时再做张心电图。”11时34分,心肌酶检查结果来了,高达多,这提示可能是心肌梗死。正在介入室做手术的郭素峡拿到报告赶紧跑回办公室,蔡立华正在门口等她。
她赶紧扶着蔡立华在办公室的沙发躺下,叫来护士立即给他打针。随后,她又马上通知介入室空出手术台,准备进行紧急手术。从到办公室、转移至介入室,再到开通血管手术完成总共36分钟,争分夺秒。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心医院大门到球囊扩张恢复冠脉血流的时间称为“门球时间”,国际约定“门球时间”为90分钟,郭素峡用36分钟保住了蔡立华的生命。
郭素峡说,蔡立华的右冠状动脉完全堵塞,开通血管、放入支架,右冠状动脉血流恢复了顺畅;而他的左冠状动脉也堵了90%,过几天她要为蔡立华再做一次手术,赶在春节前将他的左冠状动脉恢复正常。
04
“我不敢骂”
蔡立华突医院从上到下很多人的心。院长袁耀钦、副院长周建平、医务科科长周伟一直守在手术室门口,直到郭素峡出来告诉他们“非常成功”时,他们悬着的一颗心才稍稍安稳。
整个手术过程中蔡立华一直是清醒的,还可以聊天,他显得非常平静。“要是别人我肯定骂他一通:昨天生病你不来看病,心电图也不做,胸痛、出汗、咽喉部梗阻,这还不做心电图检查下,想死啊?”
郭素峡说,“可他是蔡主任,是大家公认的德高望重、救命无数的蔡主任,我敢骂吗?我只能说‘蔡主任,你不要紧张,我一会儿就做完了。’”她带领团队的黄志超、叶嘉华、姚永钊以最快速度完成手术。
谈到病因,郭素峡说,他的血管肯定原本就有些狭窄,感染新冠后发烧出汗,补充水分不及时不足够,血液黏稠度就会增高;而刚刚阳康就返岗,高强度工作肯定会让心脏受不了,这段时间心内科就收治了多例阳康后心梗的患者。
1月7日傍晚,蔡立华在病房里睡醒了,身旁是为他忧心不已的妻子和女儿。郭素峡看到他笑了也安心不少,她叮嘱,“至少休息两个月,不能这么拼命。”
蔡立华不置可否,能不能做到只有他自己知道。
文/广州日报记者汪万里
我就知道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khgq.com/zcmbhl/16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