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视剧里面,经常会看到这么一幕,年龄较大的人情绪一激动或者精神一紧张,心脏病就马上发作,医院抢救。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情况也是如些。这是因为情绪、精神状况与冠心病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是引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常见诱因。调查研究发现,冠心病的发生与患者受教育程度、职业应激因素等都有关。从事脑力劳动的知识分子冠心病的发生率比较高,心肌梗死发生机会与长期紧张的脑力劳动有关。大多数心肌梗死患者年龄在40~60岁,因为该年龄段的人在家庭和社会中承担着较多的责任,更容易陷入焦虑状态。因些,经常出现焦虑、愤怒、精神紧张、焦躁等负面情绪的人发生冠心病的可能性明显高于普通人。而心情激动、过度喜悦或悲哀等急剧的心理活动变化可能会直接导致冠心病的急性发作甚至猝死。情绪主要是通过神经系统来控制的,包括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正常情况下,这二个系统处于平衡的状态,,而当人处于紧张、焦虑的情绪中,交感神经就会占据了优势,身体就会出现心跳加快、心肌的耗氧量增加,血液中的激素浓度明显升高等一系列变化。同时,还会出现血小板聚集等血管改变,这增加了血液的黏滞性和凝固性,这直接造成血管内壁的损伤从而诱发冠心病。另外,激素变化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因此,如果长期、反复、持久地处于精神紧张的状态中,很容易患上冠心病或使原有冠心病更加严重。因此,预防与治疗冠心病绝不可忽视管理情绪这一环节,加强自我心理调节。中年人要合理安排工作生活,避免过度紧张,老年人要具有乐观的生活态度,修生养性,使身心经常处于和平悠闲状态,以达到延年益寿目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khgq.com/zcmbhl/15462.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khgq.com/zcmbhl/15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