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接诊一名胸痛、继而心跳骤停患者,经过紧急抢救,病人转危为安。

据了解,患者55岁,男性,中午与友人饮酒后,胸痛持续约3小时,于当日晚7点许到市二院急诊医学科就诊,经该科医师初诊,考虑胸痛,原因待查,心肌梗塞可能,开通胸痛中心绿色通道,送入心血管内科二病区,刚到该病区护士站旁,突发意识伤失,心跳呼吸骤停,诊断为“心源性猝死”,医院急诊医学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危重症病区、介入诊疗中心等多学科医务人员第一时间联合抢救,立即给于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电除颤,恢复自主心律后,经与家人沟通,紧急行介入治疗术,术后血压持续偏低,生命体征不稳定,转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危重症病区进一步观察治疗。目前,生命体征平稳,病情好转,已转入普通病房康复治疗。

据参与此次抢救的心血管内科二病区副主任医师张标介绍,心源性猝死(Suddencardiacarrest,SCA)指心脏突然停止跳动,导致脑及其他重要脏器的血供中断,如果没有及时救治会导致死亡。其发病机制是室颤,心律失常,即心脏电传导系统功能紊乱,能在几分钟内导致死亡,是SCAs最常见的原因。室颤时心室以极快的频率颤动,不能正常收缩,心脏的泵功能丧失,向机体各处供血中断,最终导致死亡。有很多疾病都会使得心脏电传导系统发生紊乱从而发生心源性猝死,例如冠心病、心脏结构性疾病、应激等。随着年龄的增大,SCA的风险明显增高,男性发生SCA的概率是女性的3倍,有基础心脏疾病的人也更容易发生SCA。儿童除非患有遗传性疾病,很少发生SCA。其他的危险因素包括:(1)冠心病史,(2)家族中有人猝死,(3)有心律失常史,(4)心衰,(5)滥用药物、吸毒、酗酒。为提高对此类病人的救治水平,医院成立了“胸痛中心”,大大提高了类似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另据市二院胸痛中心专家、心血管内科二病区主任、主任医师、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卢家忠介绍,通常情况下,心源性猝死第一个症状失去意识(昏厥),同时没有心跳(或脉搏)。在SCA发生之前,有些人可能会感到心跳极快,或隐隐感到头晕,有些人会有胸痛、气短、恶心,或呕吐。其预防措施为:(1)对曾经发生心源性猝死者而言,再次发生SCA的风险很高,但通过ICD治疗会减少患者死于第二次SCA事件的概率。(2)如果患有严重的冠心病,SCA的风险增加。可通过处方β受体阻滞剂等相关药物来减少SCA的发生。当然所有恢复冠状动脉血流的治疗都可以减少SCA的发生,例如冠脉动脉内植入支架或冠脉搭桥手术。植入ICD也是一项很重要的治疗措施。(3)健康的生活方式会帮助我们减少罹患心源性猝死、冠心病或其它心脏疾病的风险。包括健康的饮食,适度的体育锻炼,减重,戒烟,限酒等。象该患发病的诱因明显是由于饮酒过度。

卢家忠提醒:当前正值冬季,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而心源性猝死由于其发病突然,不可预料往往使人们谈虎色变。因此,他建议:一旦有心脏病症状的患者,医院找专科医生检查,争取早期诊断;一旦发生上述症状,应立医院,在救护车到来之前,患者首先应卧床,保持安静,避免精神过度紧张;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喷雾吸入硝酸甘油。若心跳呼吸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khgq.com/zcmbhl/103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